我们前期实验发现,从胃炎发展到胃癌过程中p16甲基化呈现以核小体为基本单元,从第一外显子逐步向启动子扩展和进行性加重的现象;而在p16转录的条件下,细胞内甲基化的p16 CpG岛呈现从启动子向第一外显子逐步去甲基化的规律。据此,我们提出核小体是CpG岛甲基化基本单元(basic methylation unit, BMU)的假说。在本项目中,我们首先将对胃癌组织中常见的肿瘤相关基因(如 p16、RASSFlA、P14AFR、CDH1、BRCAl等)CpG岛甲基化形成是否也是以核小体为单元进行验证,然后在已经建立的多种基因CpG岛部分去甲基化的融合细胞模型上,验证CpG岛去甲基化过程与核小体分布之间的关系,以证明BMU理论。同时开展p16 基因CpG岛甲基化扩展机制研究,观察DNA甲基转移酶、PcG蛋白和组蛋白修饰在DNA甲基化扩展过程中以核小体为单元的作用。
背景:甲基化/去甲基化的发生过程与核小体定位之间的关系尚无研究,具体机制更是不清。.主要研究内容:在本项目中,以p16基因为例,在融合细胞,观察到从头甲基化/去甲基化以核小体为单位的现象。进一步研究组织样品,采用sMSP对甲基化的p16基因进行富集。甲基化阳性率在胃癌(36/40)明显高于胃炎(19/45)和正常胃组织(7/13)(P≤0.01)。大规模克隆测序证实从正常胃、胃炎发展到胃癌过程中p16甲基化进行性加重的现象,呈现以核小体为基本单元,从第一外显子逐步向启动子扩展。在胃炎,p16甲基化以第一外显子和5’非翻译区为主,且强度弱;而到胃癌阶段,则向启动子区域扩展,且甲基化密度增强。扩展形式呈现脉冲式,以核小体为单元。在正常胃表现为散在甲基化位点。P16基因甲基化进展与其转录负相关,与H. pylori感染正相关。进一步用TAB-seq技术,在融合细胞模型和HCT116细胞系,发现p16基因动态甲基化区域有5hmC参与。.结论及意义:胃癌变过程中,p16甲基化以核小体为单位进行性加重,先在第一外显子,进一步扩展到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去甲基化均以核小体为基本单元;5-hmC参与其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HBV感染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p16基因CpG岛甲基化形成机制
类固醇激素受体启动子CpG岛甲基化谱的建立以及与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
抑癌基因CpG岛超甲基化表型与大肠癌预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