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结构稳定性和生物高毒性直接源于联苯环上溴原子的存在,急需建立有效还原脱溴的方法。本项目根据多溴联苯醚的分子结构特征,设计并制备以纳米TiO2为主催化剂、以环糊精为表面吸附改性层、以石墨烯为电子传输媒介的复合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2光催化产生强还原性的电子;环糊精的疏水性内腔可增强催化剂与底物的亲和作用,显著强化PBDEs的吸附,增强其界面反应能力;石墨烯既能利用π-π作用增强底物的吸附,又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能力,促进光生电子在催化剂异相界面的分离、转移,进一步提高还原降解PBDEs的能力。研究此催化剂对PBDEs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降解机理,提出一种有效还原降解PBDEs的新方法。本项目通过界面化学手段调控底物的吸附及界面电子传输行为,实现难降解溴代有机物的有效还原降解,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新方法的应用可产生重要的环境和经济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甚至备称为“未来的多氯联苯”。目前,还原脱溴是降解PBDEs的主要方法,但随着溴原子数目的减少,PBDEs的还原变得困难,致使脱溴率不高。本项目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产生的还原性光生电子和氧化性•OH,通过表面改性,构建了三个高效去除BDE209及低溴联苯醚的体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并制备了还原态氧化石墨烯(RGO)沉积的复合光催化剂RGO/TiO2,并用于光催化还原降解BDE209。该催化剂在除氧且含0.25 mol L-1甲醇的水中光催化还原BDE209,反应12 h,降解率达72%,脱溴率为59.4%,分别是TiO2体系的2倍和4倍。降解过程中,生成了3-9溴联苯醚,且可进一步降解;反应24 h,脱溴率高达90%。产物的生成、累积和分布与UV-TiO2及文献报道的还原体系中的逐级脱溴途径截然不同。这是由于RGO作为优良的电子储存和传输介质,诱发BDE209发生多电子转移还原反应。.(2)根据纳米Ag不仅可加速TiO2光生电子的产生,还能弱化C-Br键的特点,构建了纳米银复合TiO2(Ag/TiO2)高效光催化还原降解BDE47的新体系。在除氧且含0.25 mol L-1甲醇的乙腈-水体系中,紫外光照13 min,Ag/TiO2可将BDE47完全降解去除。然而,在相同条件下,直接光降解及TiO2光催化体系中, BDE47几乎不降解。降解中间产物监测表明BDE47主要发生邻位逐级脱溴。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银与BDE47溴原子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当银俘获TiO2的光生电子并累积后,该作用变得更强,进一步弱化C-Br键,有利于C-Br断裂。.(3)建立了纳米TiO2高效光催化氧化降解BDE209的新体系。以TiO2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的乙腈中,BDE209难降解;然而,在水中反应12 h,BDE209的脱溴率可达95.6%。降解过程未发现低溴代同系物,但是检测到了小分子溴代烯酸化合物,且它们可进一步被降解。BDE209的脱溴率与•OH的生成速率成正相关关系,而与光生电子的浓度无关,表明BDE209发生了氧化降解。H2O作溶剂不仅避免了有机溶剂对活性物种的消耗,增强了•OH的产生及活性,而且促进疏水性底物在TiO2表面的吸附,从而增强BDE209与氧化活性物种的反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石墨烯基Z型光催化体系对多溴联苯醚的光催化还原降解研究
纳米零价铁/厌氧微生物协同还原降解多溴联苯醚的机理研究
基于惰性与催化电极的多溴联苯醚(PBDEs)电化学还原降解及脱溴机理研究
氢/电子供体增强多溴联苯醚光催化还原脱溴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