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PPS)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准确把握本病的证及病机是提高中医疗效的关键。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表明,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核心病机,贯穿于疾病全过程。从肝郁论治PPS,开展肝郁证的遗传基础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将有助于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的发挥。因此,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基于"女子多郁"的理论,采用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1)从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探讨PPS肝郁证与先天因素的关系,从ER基因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肝郁证候形成的多样性;(2)从ER介导的Ca2+/ cAMP信号通路对中枢神经递质的调节,探讨肝郁证与雌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关系;(3)采用柴胡舒肝散(CHSGS)进行干预,从方证对应的角度为PPS肝郁的辨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肝郁证的病机理论,诠释"女子多郁"的科学内涵,也为PPS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
本项目旨在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病理特点、遗传基础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运用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检测了观察对象的雌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ER基因DNA甲基化水平、Ca2+/ cA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采用柴胡舒肝散进行干预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1)PPS肝郁证病理特点:PPS的病位证素以肝为主,涉及肾、脾、心,病性证素以气滞为主,涉及阴虚、血虚、气虚,证素分布呈现多脏分布、虚实夹杂特点,肝郁是其主要病理特点,症状以阵发性烘热,汗出,急躁易怒,情绪抑郁或焦虑,月经紊乱,胸闷、失眠,喜太息,心悸,咽部异物感等为主。.(2)PPS肝郁证遗传基础:PPS肝郁证与先天因素有相关性,ERβ-rs3020444-TT型可能是PPS肝郁证易感的遗传基础之一;PPS肝郁兼杂的易感性与ERα-rs9340799、ERβ-rs3020444、Erβ-rs1256030基因型有关;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升高可能是导致PPS肝郁大鼠海马组织ERαmRNA/ ERβmRNA表达比例下调的部分原因。.(3)PPS肝郁证分子生物学机制:PPS患者DA和NE的降低可能是肝郁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PPS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与肝郁兼杂特点密切相关。PPS大鼠肝郁证与海马及周围血的E2神经递质的表达与有密切关系,与海马细胞的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αmRNA/ ERβmRNA比值表达有密切关系;PPS大鼠肝郁证与海马区Ca2+/CaMKII通路有密切关系,与海马Ca2+ /cAMP通路调节神经传导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关系,Ca2+ /cAMP信号通路上S100g,SSt,Th,NOS2以及Calm1,IL-2等基因表达改变可能是PPS肝郁证的分子学机制; .(4)柴胡疏肝散干预结果:PPS患者干预前后Kupperman法症状评分及肝郁病理积分显著改善,肝郁病理分级与血清E2有显著负性相关关系,与5-HT,NE,DA有显著负相关,说明肝郁是PPS主要病理,E2和神经递质改变是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肝郁证与HPA轴上ACTH,CORT,CRH表达有关,柴胡疏肝散可以调节该轴功能;柴胡疏肝散能改善PPS肝郁证大鼠的行为,作用机制可能和提高海马中EAK1-2的表达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雌激素受体介导5-羟色胺系统围绝经期女性“肾虚为本,肝郁为机”的机制研究
基于“NMR代谢组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与肾虚的证候学基础研究
雌激素在围绝经期抑郁大鼠发病机制中的cAMP-PKA信号通路研究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与肝郁分级的相关性及其ER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免疫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