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病毒(HEV)诱导的戊型肝炎近几年呈上升趋势,由于无稳定的HEV体外培养体系,严重影响H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本课题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优化细胞系、病毒培养物以及培养条件等,建立稳定的HEV体外培养体系,研究HEV在细胞内的复制、结构、定位、组装以及出胞等分子生物学特征;使用已制备的HEV ORF2和ORF3单抗分别制备亲和层析柱,并分别纯化培养的HEV病毒,在亲和层析基础上,进一步纯化,以期获得适于冷冻电镜观察和蛋白结晶的完整天然病毒颗粒,对其三维机构进行研究;确定ORF3蛋白是否为天然病毒颗粒的组成部分,并研究病毒颗粒中各蛋白的存在形式;采用该培养体系对ORF2和ORF3单抗的中和活性进行分析,研究ORF2蛋白中的中和表位并确定ORF3蛋白是否含有中和表位,为HEV疫苗设计提供借鉴。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为H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稳固的平台。
缺乏稳定的HEV体外培养方法严重限制了HEV分子生物、病毒颗粒结构等相关研究。从HEV 4型攻毒后恒河猴的粪便中选择含高浓度HEV病毒的粪便悬液作为毒种,比较筛选出人肝癌细胞PLC/PRF/5作为培养细胞,通过优化病毒接种量、孵育时间、温度和培养基成份等,在我国首次建立了高效稳定的HEV细胞培养系统,培养效率达到国外同等水平。将培养规模扩大至生产级后出毒水平仍保持不变。高效HEV细胞培养系统的建立,为我国HEV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采用电镜、密度梯度超速离心、亲和层析等方法,证明培养上清中HEV颗粒表面存在包膜且含有ORF3蛋白。超速离心发现培养上清中HEV病毒颗粒的密度低于粪便中HEV病毒颗粒。经NP40脱脂处理,培养上清中HEV病毒颗粒密度增大至与粪便相同,透射电镜发现宿主细胞产生的子代HEV病毒具有脂质双层包膜结构。抗ORF3抗体亲和层析表明,培养上清中HEV病毒颗粒含有ORF3蛋白。细胞吸附试验发现包膜不影响HEV与宿主细胞的结合而ORF3蛋白可阻碍病毒与细胞结合。粪便中HEV病毒不含包膜和ORF3,这些结构在HEV经消化道排出过程中被胆汁和消化酶破坏。这些发现颠覆了国际认为HEV病毒为ORF2蛋白包装的无包膜病毒的传统观点。. 采用质谱法、糖蛋白染色和病毒组装试验等对培养上清中ORF2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EV病毒颗粒中ORF2蛋白包含ORF2的101-643氨基酸,为糖基化蛋白,可与HEV RNA自行组装为病毒样颗粒并保护HEV RNA免遭RNase A降解。昆虫细胞中表达ORF2蛋白,证明重组ORF2蛋白可自行组装为VLP,VLP的免疫原性强于非VLP结构的ORF2蛋白。为新HEV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HEV细胞培养系统进行初步应用:中和试验证明抗ORF2单抗可中和HE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基因芯片检测表明HEV感染可导致宿主细胞4个IFN诱导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干扰素抑制试验表明500 IU/ml IFN-α2b处理HEV感染细胞1~7天后,HEV复制被抑制;Biacore试验证明HEV可能存在不同的血清型。这部分研究为HEV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 总之,本课题在建立稳定的HEV体外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对HEV的病毒结构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为HEV的疫苗开发和感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病毒体外高复制细胞模型优化及病毒三维结构解析和免疫原性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培养和细胞模型的建立
戊型肝炎病毒分泌型衣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探究
戊型肝炎病毒CDNA基因疫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