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SCZ)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占有重要地位。SCZ遗传机制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探索其发病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但关于壮族人群SCZ易感基因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有效筛选出影响SCZ的重要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上5个重要基因(COMT、ALDH3B1、ALDH1A3、MAOA、TH)进行研究。拟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壮、汉族偏执型SCZ患者及健康对照共1200例,运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运用Real-time PCR测定基因表达量,并使用PANSS评定SCZ病例精神病性症状,分析酪氨酸代谢通路重要基因与壮、汉族偏执型SCZ的相关性,探讨广西壮、汉族偏执型SCZ的遗传机制。为我国SCZ分子遗传学研究补充少数民族样本数据,也为SCZ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本课题在大样本壮族、汉族精神分裂症病例和对照人群中,采用Sequenom基因分型技术对酪氨酸代谢通路上的关键基因COMT、ALDH1A3、MAOA、TH、ADH1B和DBH的13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采用Real-time PCR测定基因表达水平,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评精神分裂症病例的临床表型。研究发现:① ADH1B、DBH、TH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壮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易感性显著关联,TH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汉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易感性显著关联;② COMT、DBH、MAOA、TH基因表达水平与壮族、汉族精神分裂症都关联;③对于壮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ALDH1A3基因多态性与攻击性症状、阴性症状显著关联, DBH基因多态性与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症状、激活性症状显著关联,TH基因多态性与激活性症状显著关联;对于汉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ADH1B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状显著关联,DBH基因多态性与反应缺乏症状、阴性症状、激活性症状严重程度显著关联。上述结果表明,酪氨酸代谢通路关键基因遗传变异对壮族、汉族人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默认网络脑功能研究
广西铝矿区壮、汉族载脂蛋白E等老年性痴呆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铝暴露交互作用分析
广西壮、汉族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对哮喘发病影响的研究
广西黑衣壮哮喘儿童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蛋白质谱差异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