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胺是合成工程塑料聚酰胺的重要原料。目前合成尸胺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化学合成法条件苛刻,污染环境;酶转化法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本项目试图通过导入赖氨酸脱羧酶基因,将谷氨酸棒杆菌的赖氨酸合成途径延长到尸胺,开辟一条由微生物发酵一步合成尸胺的新方法。以高产赖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将大肠杆菌cadA基因和cadB基因同时克隆到谷氨酸棒杆菌中高效表达,CadA酶催化赖氨酸脱羧生成尸胺,CadB蛋白将尸胺转运到细胞外,解决谷氨酸棒杆菌既不能合成尸胺、也不能转运尸胺的问题;确立cadA基因和cadB基因的最佳比例;构建高效合成尸胺工程菌;同时建立代谢流平衡模型,并对代谢网络进行定量分析和网络优化分析,计算发酵不同阶段不同途径的代谢流分布,分析尸胺发酵过程中代谢流的迁移,总结代谢流迁移规律,确立关键节点处代谢流分配方案。这种由微生物发酵一步合成尸胺的方法,为规模生产尸胺提供了新途径。
尸胺是合成工程塑料聚酰胺的重要原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尸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为原料进行的化学合成法;另一种是经赖氨酸脱羧酶催化为基础的生物合成法。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生物合成法以其绿色、环保、可再生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并有望取代化学合成法成为未来尸胺的主要生产方式。.首先研究了大肠杆菌赖氨酸脱羧酶CadA和LdcC在谷氨酸棒杆中的表达、尸胺转化和性质,确定ldcC基因用于谷氨酸棒杆菌的尸胺合成与代谢流分析的研究。然后对ldcC基因和cadB基因的密码子根据谷氨酸棒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了优化,使ldcC基因和cadB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约56.2%和81.6%。进一步研究了ldcC基因和cadB基因对尸胺合成与转运关系,确立了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中ldcC基因和cadB基因以1:1比例的关系为最佳。根据这一比例关系,通过将ldcC基因和cadB基因的转录单元整合到谷氨酸棒杆菌的磷酸烯醇式羧激酶基因pepck位点,同时将重组质粒pXMJ19-coldcC-cocadB转化到该菌株中,构建并筛选出高效合成尸胺的工程菌株CgCB2,工程菌CgCB2的尸胺总产量和分泌到细胞外的产量分别为19.58g/L和18.02g/L,赖氨酸转化率达87.12%。最后进行了该重组工程菌株的代谢流分析,确立了6-磷酸葡萄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丙酮酸是影响尸胺合成的关键节点、提高磷酸戊糖途径和TCA循环是增加代谢流向合成尸胺方向流动的关键措施。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代谢网络优化和代谢途径改造,敲除了lysE基因、Ncgl1469基因和pgi基因,构建了高产尸胺的工程菌株CgCB5,工程菌CgCB5的尸胺总产量和分泌到细胞外的产量分别为35.46g/L和32.45g/L,赖氨酸转化率达91.26%,分别比代谢网络优化前提高了约81%、80%和4%。.本项目还构建了能分泌表达LdcC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并建立了LdcC的发酵工艺和尸胺的生物转化工艺。按照该转化工艺,在5L发酵罐,尸胺的产量达98.5 g/L,转化率约99%。利用该工艺,在10 m3发酵罐完成工程菌的产酶诱导和转化过程,尸胺产量约96.8 g/L,赖氨酸转化率约97.6%。.这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尸胺和微生物转化生产尸胺的方法,为规模生产尸胺提供了新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多策略调控谷氨酸棒杆菌产丁二胺的研究
基于谷氨酸棒杆菌α-酮酸代谢的异戊醇生物合成基础研究
谷氨酸棒状杆菌基于甘氨酸代谢调控的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研究
谷氨酸棒杆菌鸟氨酸代谢途径的重构及其代谢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