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体(ER)是雌激素信号的介导者,在机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调节以及疾病的过程中起着很多关键作用。ER的激活除需与配体结合外,还与某些位点的磷酸化有关。申请者曾首次发现,人ER305位的丝氨酸(S305,小鼠是S309)是一磷酸化位点。该位点磷酸化导致ER在未与配体结合的状态下直接激活,因而推测可能与人乳腺癌对抗雌激素疗法的耐药性有关。但该位点磷酸化在体内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意义因无合适动物模型,却无法深入探讨。本项目拟用基因重组动物技术,将小鼠ER的309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S309A)。观察失去ER这一磷酸化位点后,小鼠乳腺的发育、功能改变;用DMBA诱发乳腺癌,观察失去ER这一磷酸化位点对乳腺的癌变和进展是否有影响;本项目所产生的ERS309A基因替代鼠和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探讨ER的S309位点磷酸化以及相关信号途径的功能意义、作为药物作用靶标的可能性等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本项目成功建立了ER S309A 基因替代鼠。并正在应用该小鼠模型进行一系列雌激素受体功能的相关研究。我们已经分析了雄激素对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观察到雄激素抑制小鼠乳腺的导管生长与分支;我们用DMBA成功诱发了小鼠乳腺癌模型,但未能观察到阿司匹林抗炎药物对该小鼠模型有任何影响。目前我们仍在利用该小鼠模型正在进行雌激素对CD147的表达调控,ER S309位点磷酸化对小鼠乳腺发育、和癌变的影响观察中。. 另外,以乳腺癌的研究为模型,我们发现,原位癌并非浸润癌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原位癌与浸润癌没有先后的阶段性关系。这一发现,一方面在临床上,会逐步推进人们对原位癌的再认识,不再将其做为早期恶性肿瘤;另一方面,鉴于现在的肿瘤发生、进展学说都是建立在原位癌进展为浸润癌的模式上,这一发现必然引发新理论的诞生。正如两位专家的评述中所说,如果原位癌与浸润癌的前后发展关系得不到证明,则现有的整个肿瘤理论必将为之动摇,现在很多花巨资研究的课题就是假课题,因此,我们等待的将是肿瘤理论的革命性变化。. 本项目的另一大发现是,与现在流行的观点相反,肿瘤细胞并非“长寿”。事实上,肿瘤的细胞死亡要多于正常组织。而且,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凋亡越多,病人的生存期越短。据此,我们提出,过度的细胞死亡刺激肿瘤细胞不断增殖,G0期细胞减少,无法进行组织分化,是肿瘤恶性增长的原因。同时,过度的死亡也迫使肿瘤细胞寻找新的生存环境,所以,导致肿瘤的转移。.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肿瘤细胞的分裂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增快,细胞周期缩短。反而是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分裂变慢,细胞周期延长。导致肿瘤生长加快的原因是增殖细胞比例的增加。由此,我们从逻辑上推断,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过表达并非肿瘤发生的原因,而是肿瘤为适应环境、过多的细胞死亡等而被迫进行的分子水平的适应性改变。我们据此提出了肿瘤细胞的分子适应的新概念。. 在发现肿瘤细胞的增多与肿瘤恶性成正比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崭新方向的研究,试图通过延长细胞的寿命,来减缓肿瘤的发展速度,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我们据此提出了新的学说--生物相对论。生物相对论的原理是,繁殖的本质是生命的延续,是所有生命体系的本能。寿命越短,繁殖力越强。反之,寿命越长,繁殖力越弱。肿瘤细胞的生长符合这一规律。这一新学说简单明了,逻辑清晰,可解释很多生物医学现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雌激素受体alpha亚基118位点丝氨酸的磷酸化在大脑海马性别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雌激素受体α在小鼠合子型基因激活中的作用和机制
雌激素受体α在小鼠囊胚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ERRF对雌激素受体功能的调控和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及癌变调节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