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确定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微生物属性的关联,对揭示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机制,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对高海拔和中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青藏高原东部-青海东南部高原选择典型高寒草甸,通过调查没有干扰积雪、改变积雪深度和融雪期试验、及植被和土壤水分改变试验、以及室内土壤冻融试验,测定比较不同深度积雪下、不同融雪期、积雪期和非积雪期土壤水热要素(未冻水、水势和温度等)变化、土壤冻融作用、土壤有机碳分解和微生物属性[生物量、活性、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和热适应]的差异,分析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趋势和微生物属性特征,及积雪变化下土壤冻融对有机碳分解和微生物属性影响,探索分析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微生物属性的关联,以及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及微生物属性与土壤水热要素变化的关联,为揭示积雪变化下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分解机制提供依据。
准确确定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微生物属性关联,对揭示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机制,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青海东南部高原选择典型高寒草甸,测定比较不同深度积雪下、不同融雪期、积雪期和非积雪期土壤水热要素、有机碳分解和微生物属性差异,分析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和微生物属性特征,探索分析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解与微生物属性的关联。 .高寒草甸区春雪较多,积雪厚度薄,水热要素变化大。土壤CO2通量在1-5月较低,6-9月较高,10-12月降低;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冬季较低。土壤CO2通量在生长季较高,积雪末期其次,积雪盛期较低,与土壤含水量和积雪深度呈正相关性。.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碳在冷月和冷季较高,生长季较低。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有机碳含量与含水量呈负相关性,微生物量生物量氮和全氮含量与含水量呈弱正相关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水分含量和气温相关。土壤CO2排放与微生物生物量氮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也呈一定相关性。.在积雪期,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温度升高而降水增加使土壤碳氮比升高;温度和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影响不显著,但降水增加增温微生物生物量碳比降低。在积雪覆盖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别不显著,全氮含量显著升高、碳氮比降低,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升高、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降低,微生物生物量氮比升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在25 ℃和35 ℃下显著高于5 ℃和15 ℃,水分含量为10%显著低于25%和40%,25 ℃和35 ℃下水分含量为40%高于25%。温度为35 ℃,水分含量为40%矿化速率最高。低温下,湿度对有机碳矿化速率影响不大,水分含量较低时,温度影响不明显。35 ℃和25 ℃下,当湿度分别为40%和25%时, 矿化速率随时间明显递减。从5 ℃升高到15 ℃,矿化速率增加1~3.9倍,从15 ℃升高到25 ℃,增加1.3~2.1倍,从25 ℃升高到35 ℃下,矿化速率增加1.5~2.6倍。土壤微生物活性随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也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增加而增加,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关系较显著。.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分解过程中,不同季节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积雪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分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气温将主要影响土壤CO2通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及微生物调控机制
气候变暖背景下根系分泌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微生物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氮素富集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周转的调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