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性质的特点是衡量激动波动态不稳定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以往对回复性质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心室颤动上,对心房关注较少。本项目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将回复性质引入心房领域,观察心房回复性质的特点,探讨回复性质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模型中和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回复性质的影响,阐明回复性质与房颤发生风险以及与导管消融效果的相关关系,评价能否将回复性质作为治疗房颤的新靶点;观察P波电交替这一全新指标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评价P波电交替是否能成为评估房颤发生风险、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本项目充分考虑ERP、APD和CV随心率动态变化的规律,试图全面而系统评价回复性质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前景,首次将P波电交替这一概念引入房颤领域,可能对于预测房颤发生风险以及预测导管消融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回复性质的特点是衡量激动波动态不稳定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以往对回复性质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室颤上,对心房关注较少。本项目将回复性质引入心房领域,观察心房回复性质的特点及意义,本项目以基础研究为主,临床研究为辅。基础研究部分:(1)构建了两种不同的房颤模型,简便易行,在我们后续的基础研究中发挥稳定,可供同行借鉴和参考;(2)研究了自主神经干预对心房回复性质的影响,认为恢复曲线的斜率并不能完全解释房颤的诱发和维持,恢复性质的离散可能是诱发房颤的重要因素。否定在回复性质的斜率在房颤诱发和维持中的作用,肯定了回复性质的离散度的决定性意义;(3)对比研究了迷走介导性房颤和6小时快速起搏介导性房颤的回复性质,提示不同机制的房颤具有不同的心房回复性质,回复性质离散度增加是决定房颤是否增加的关键因素。(4)研究了APD电交替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得出心房APD电交替可能对房颤的诱发并无预测作用的结论;(5)根据心房回复性质的重要结论,我们进一步观察对心房的回复性质的干预是否影响心室的回复性质,结果发现,提示自主神经干预(GP消融)不影响心室回复性质,即不增加正常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6)研究了回复性质在无房颤患者和房颤患者中的特点,研究发现,对照组和房颤组各部位回复性质的斜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基础研究的结论一致;(7)P波离散度是回复性质离散度在体表心电图上的直接反映,因此,我们按照计划进一步研究了P波离散度在心房颤动消融效果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现,P波离散度不仅能预测房颤的发生,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亦是延迟愈合的敏感指标。本项目全面而系统评价了回复性质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前景,首次提出回复性质离散度对于房颤诱发和维持的重要意义,肯定了P波离散度在预测房颤消融效果中的意义。本项目回答了房颤研究领域的许多关键问题,对于预测房颤发生风险以及预测导管消融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给临床上对于房颤的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环境信息披露会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吗?
活检同步消融一体化诊疗方案治疗肺肿瘤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煤矸石山不同植被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白介素18在心房颤动发生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心房颤动转子的发生机制研究
T型钙通道调控在心房颤动发生及防治中的作用
钠离子通道1.8对心房颤动发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