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发现可溶型和颗粒型两种Ca(2+)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KII和PKC)活性随缺血/缺氧时间增加而下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恢复;CaMPKII比PKC更敏感,可溶性比颗粒性更敏感;内源蛋白磷酸化随缺血时间增加而减少,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又增加;酶活性和内源蛋白磷酸化变化均可被NMDA受体拮抗剂所拮抗,谷氨酸亦可引起缺血/缺氧之类似变化,因此证明了这些变化是通过NMDA受体介导的,是NMDA受体后生化事件。但是,这些变化亦可被电压依赖性Ca(2+)通道拮抗剂所拮抗,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受体依赖性Ca(2+)通道和电压依赖性Ca(2+)通道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两类Ca(2+)通道拮抗剂联合治疗脑缺血比单一用药更好。本研究筛选了红花黄色素具有防治脑缺血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NMDA受体可逆磷酸化与脑缺血兴奋毒性关系的研究
人参皂甙Rd抗脑缺血兴奋性毒性损伤的NMDA受体机制研究
CPX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兴奋性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和机制
2-BFI抗脑缺血兴奋毒性损伤的NMDAR亚基NR2A/NR2B选择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