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gional monopoly pricing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in antitrust and IO theory but such regional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lack of study. Spatial price discrimination provides an ideal framework for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anti-competitive pricing, and it can be easily extended for the analysis of frim location decision, spatial price competition and transaction cost issues. With spatial price discrimination, we investigate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 optimal patent licensing fees and mixed oligopoly respectively: a) to show if a profitable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 can also enhance consumer surplus and social welfare, b) to model an innovation to reduce transportation cost rather than production cost in the optimal licensing theory, c) to analyze the optimal privatization and entry strategy by foreign competitors in a mixed economy like China. In addition, we generalize the spatial model by introducing an elastic demand func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s for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anti-competitive pricing with policy implications on antitrust enforcement in China.
区域价格垄断问题是反垄断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反垄断研究的发展,区域价格歧视问题的相关理论亟待构建。空间价格歧视模型对空间定价情形有着较为完善的描述,适用于跨地区之间企业选址、定价以及交易费用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题将基于空间价格歧视模型分别对转售价格维持、最优专利授权定价以及混合寡头问题进行分析:从转售价格维持的角度,本课题试图衡量在企业采用转售价格维持来提高利润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同时促升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从最优专利授权费的角度,本课题创新性地将专利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为空间运输成本,并从专利持有者是否参与生产过程来衡量不同背景下的最优专利授权选择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混合寡头的角度,本课题切合中国国情,分析公有企业引入社会资本的最优条件以及外国企业准入本国区域市场的要求。与此同时,为丰富模型对现实的阐释,本课题将原有空间模型的刚性需求拓展成弹性需求,进而延伸成广义的空间价格歧视。
区域价格垄断问题是反垄断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反垄断研究的发展,区域价格歧视问题的相关理论亟待构建。空间价格歧视模型对空间定价情形有着较为完善的描述,适用于跨地区之间企业选址、定价以及交易费用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题研究了空间价格歧视模型下的垄断行为,分析其在产业组织中的理论影响,同时将分析进一步推广到不同细分市场中垄断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此外,基于空间价格歧视模型,本课题研究也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际贸易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价格歧视模型下,上游垄断厂商进行转售价格维持,在可能提高其利润的同时,也可能提升社会总福利及消费者剩余;此外,上游厂商可以通过转售价格维持与批发价格的组合合同,提升自身利润的同时提升社会福利;(2)空间价格歧视模型下,随本国企业的民营化程度上升,外国企业对本国企业的最优专利授权形式将由固定费用转向特许权费授权,尽管技术授权有助于福利提升,但社会福利有可能因为“策略式陷阱”而降低;(3)空间价格歧视模型下,上游为垄断私企时,下游公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提高企业区位选择的效率;而当上游为垄断国企时,下游的空间价格歧视竞争会显著降低其最优民营化程度,并且当其国有持股比例足够高时,产业链中的双重边际化现象会消失;(4)空间价格歧视模型下,在质量提升方面成本更高的企业偏好歧视性定价,并且企业通过歧视性定价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歧视性定价的广泛采用会导致过度竞争,降低市场产品质量和损害社会福利,因此数字经济中禁止“大数据杀熟”或将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社会福利;(5)空间价格歧视模型下,国际贸易中本国企业为市场领导者时,固定补贴或关税可以实现相同且最优的社会福利水平;而当国外企业为领导者或市场不存在领导者时,最优贸易政策为浮动补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自然垄断性产业价格管制模型研究
服务行业中预售退订的价格歧视机制及价格承诺的影响
反垄断视角下优势企业的忠诚折扣行为研究
混合寡头模型下反垄断政策设计及执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