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被寄予厚望的肿瘤靶向纳米载体。然而,目前无论是被动靶向脂质体还是主动靶向脂质体,大部分与血液中调理素结合进而被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成为限制靶向效率提高的一大瓶颈。高密度PEG虽然可以完全覆盖脂质体表面使其免受调理素的结合进而减少肝、脾分布,但普通脂质体在高密度PEG修饰时难以稳定存在,且高密度PEG会妨碍其进入细胞。以荷电的纳米粒作为内核,表面包被相反电荷的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形成具有核-壳的类细胞结构后,稳定性可以极大提高。在其表面同时用靶向分子和高密度可断裂PEG(DOPE-S-S-PEG)修饰,使PEG能完全覆盖其表面,免受调理素的结合,极大地减少肝、脾摄取;在肿瘤组织蓄积以后,二硫键可以响应外源性的L-cys的还原电位而断裂,PEG脱离,既不会妨碍进入细胞又可以暴露出靶向分子,介导脂质体高效进入肿瘤细胞,从而同时实现"高度隐形"和"高效入胞。
本课题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壳-核”结构的纳米粒复合物,该纳米粒复合物由内部的PLGA纳米粒构成的“核”与外层磷脂构成的“壳”共同构成,该纳米粒复合物结合了纳米粒较好的稳定性以及外层磷脂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修饰性,可广泛应用于化疗药物以及基因药物的载药。本课题对该“壳-核”结构纳米粒进行了构建和表征,并对其体外的稳定性、释药行为、细胞摄取以及肿瘤球的摄取和穿透进行了考察,并在整体动物水平进行了组织分布和脑部肿瘤抑瘤效果的考察,结果表明该“壳-核”结构纳米粒成功构建,在体内外具有较好的递药性能,能实现体内针对脑肿瘤较强的抑制作用。本课题研究者也首次实现了由靶向分子RGD,TAT和还原可断裂PEG共修饰构成的肿瘤靶向递药体系,该体系能够以较高效率“隐身”并到达肿瘤部位,当达到最高蓄积量时,给予外源性的安全还原剂半胱氨酸,触发PEG的断裂;内层的RGD(特异性配体识别肿瘤)和TAT(穿膜肽增强入胞能力)双配体能介导载体高效进入肿瘤细胞。本课题就此进行了双配体比例以及PEG链长差和比例的筛选,在体外细胞水平进行了一系列评价,并对其体内肿瘤靶向性也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在筛选所得到的优化处方下,该载体能体现较好的“隐形作用”,在半胱氨酸的触发下,PEG链可有效断裂,内层的RGD和TAT能实现载体的高效入胞作用,最终能在体内肿瘤部位能达到良好的蓄积,建立了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递药系统。. 在该自然基金的资助下,本课题获得省部级一等科技进步奖1次,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有7篇所发表刊物被SCI收录),发表的刊物包括Biomaterials (IF=7.604),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F=4.752),Molecular Pharmaceutics (IF=4.570) 等等。专利授权1项,正在申请2项,培养了在读博士生1名和已毕业硕士生2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次,其中1次为特邀报告。参加国内学术会议6次,其中3次为邀请报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高转膜率肿瘤EGFR靶向的多功能纳米脂质载体的构建与评价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高透膜性靶向载体材料的构建及其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
高载药率的多重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研究
胞内触发释药式肿瘤主动靶向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