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活动和演变过程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评价和冷泉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南海北部已发现了多个海底冷泉发育区,但对其活动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记录和演化历史并不了解。本项目以台西南海域、东沙西南海域典型活跃冷泉区的2个重力活塞柱状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冷泉自生矿物的组成及其元素和同位素、沉积物磁性特征及磁性颗粒组成、底栖有孔虫等的分析与测试,结合表层沉积冷泉标志物及区域地质构造等资料,集成研究冷泉活动的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变化,确定冷泉活动期次、冷泉演变过程及表现形式,对比不同海域冷泉演变的规律及差异性,揭示冷泉演变的模式和影响因素及其资源和生态环境意义。项目研究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评价、冷泉生物群落探查等热点问题相结合,将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冷泉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项目以台西南海域、东沙西南海域典型活跃冷泉区的2个重力活塞柱状样为研究对象,(1)揭示冷泉演变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变化特征,(2)查明冷泉活动期次、冷泉演变过程及表现形式,(3)探讨南海北部冷泉演变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南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海底冷泉生物的探查提供基础资料。.按项目计划对东沙西南海域(白云凹陷)(08CF7)、台西南海域(07CF5)的2个重力活塞柱状样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研究,并对白云凹陷的碳酸盐岩、东沙东北海域的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项目完成了下列主要内容:(1)测试和分析了白云凹陷08CF7柱沉积物的磁化率、粒度组成、碳酸盐含量、自生矿物类型、底栖有孔虫碳氧同位素以及沉积物年龄,揭示了沉积物对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及硫酸盐-甲烷转换界面的响应作用,(2)对台西南海域07CF5柱样磁化率、粒度组成、碳酸盐含量、自生矿物类型等进行测试和分析,查明至少存在3次冷泉活动,与该区多期次的冷泉碳酸盐岩形成有一定响应,(3)对白云凹陷碳酸盐岩的成因、台西南海域冷泉碳酸盐岩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它们形成环境的差异及其意义。研究成果为南海北部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了解南海北部天然气渗漏与冷泉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有价值的新线索。 按计划完成了项目研究内容,合理地使用经费,共发表或待刊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1篇;培养了1名硕士研究生和协助培养了1名博士研究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射流角度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南海北部九龙甲烷礁冷泉活动及其生态影响的沉积记录
南海北部冷泉区AOM驱动的硫早期成岩循环作用及其对甲烷渗漏环境识别研究
南海冷泉区甲烷通量及其对海底环境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南海北部海底冷泉探测及其活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