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了,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根治药物。中药对艾滋病干预的效果亦有待科学和深入的研究。本项目运用猴艾滋病毒(SIV)体内外模型从肠道粘膜免疫角度评价补肾健脾解毒中药对艾滋病的干预效果。提出"中药对艾滋病的干预作用与肠粘膜免疫相关"这一工作设想,认为中药对艾滋病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肠粘膜免疫途径实现的。从肠道粘膜免疫角度探讨艾滋病发病规律及特点,并从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及细胞凋亡、Toll样受体及其通路、调节性T细胞、肠黏膜免疫屏障、树突状细胞、Peyer' s结细胞活性及凋亡、肠淋巴归巢受体及肠粘膜Paneth细胞防御素活性等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中药对肠道粘膜免疫调控途径与机制。本项目为中医治疗艾滋病及开发有效的抗艾滋病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中医药防治HIV/AIDS水平和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有着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本课题运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了艾滋病恒河猴动物模型①天然免疫因子CD56;②肠淋巴归巢受体和相关趋化因子αEβ7、α4β7、CCR9、CD62L; ③淋巴细胞凋亡途径:Annexin V、CD95(外源性凋亡途径);④肠道炎症相关指标:LPS;⑤淋巴细胞活化指标:HLA-DR、CD69等的变化情况和胃肠道粘膜组织病理。.通过补肾解毒法中药对猴艾滋病模型的干预研究发现:①提高外周血天然免疫因子CD56的表达,提高NK细胞的免疫活化;②降低肠道炎症相关因子LPS的水平,从而降低或修复AIDS导致的肠道炎症;③降低肠淋巴归巢相关受体及趋化因子αEβ7、α4β7、CCR9、CD62L的表达,从而避免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④降低胃肠道组织及淋巴细胞活化指标CD69的表达,避免免疫过度活化和诱导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耐受,从而达到淋巴结及肠道免疫组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进行温补肾阳中药制剂“喘可治”对艾滋病猴干预研究,结果发现该制剂具有改善艾滋病猴淋巴结病理防变的作用:①淋巴结内胶原蛋白沉着减少,FRC网络改善;②TGF-β显著下降;③TH17显著减少;④减少CD4凋亡。.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补肾健脾解毒法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道粘膜天然免疫诱导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耐受与免疫活化的平衡,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通过中药多糖对肠道粘膜免疫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基于HIEs模型的HuNoV内吞机制及涩肠止泻中药的干预作用研究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组方中药对IBS脑肠轴CRH通路的干预作用
肠上皮γ-氨基丁酸能系统介导肠粘膜免疫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