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诱导发光型表面诱导自组装多肽在细菌性炎症诊疗中的应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7108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杨翠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魏殿军,任春华,黄帆,张玉民,武大伟,王剑飞,高阳,王婧
关键词:
自组装多肽生物医学影像细菌炎症诊疗分子探针
结项摘要

At present, most of the clinical diagnoses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are indirect imaging, which visualize the infections induced by bacteria. Moreover, the existing methods can’t distinguish the type of the bacteria. The study of new tool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tic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one of the top priority areas for combat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in situ molecular self-assembly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d tissue is a new research trend in the field of supramolecular self-assembly. Our recent research has confirmed that the self-assembly of vancomycin modified self-assembling peptide can be achieved by the induction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l surface. In this proposal, we plan to synthesis a series of dual modal peptide derivatives that are more applicable for targeted visual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vivo. The peptide derivatives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D-peptide with better in vivo stability an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luminogens with emission in long wavelength region and capability of produc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The above design of “all in one” peptide will create a new model for theranostics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providing a new method and strategy for the in situ targe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目前临床上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间接炎症诊断,无法鉴别病原菌种类。加强病原学诊断新工具和新方法的研究已被确定为世卫组织抵御抗生素耐药一系列政策的优先领域之一。利用机体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子原位自组装是超分子自组装领域的一个最新研究趋势。我们前期结果已证明修饰有万古霉素的自组装多肽能够在细菌表面诱导下实现自组装。本项目将进一步引入体内稳定性更好的D构型多肽以及兼具长波长发光和产生活性氧簇(ROS)能力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通过放射性核素碘[125]标记后最终制备更加适合体内应用的靶向诊疗多肽;探索其在体内的细菌表面诱导自组装性能,并将其应用于体内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上述基于体内表面诱导多肽自组装的设计思路将建立细菌炎症诊疗的新模式,为细菌炎症的靶向原位诊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项目摘要

细菌感染原位成像分子探针能够为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提供直接依据,这对于减少抗生素使用以及降低细菌耐药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膜诱导小分子进行原位自组装是细菌感染原位诊疗的一种新策略。本项目结合实际临床需求,提出开发基于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光动力治疗功能的AIE分子的系列自组装小分子多肽,用于体内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的靶向诊断和治疗。首先,构建了以自组装短肽为骨架、AIEgen为荧光基团、万古霉素为靶向基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探针。该探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检测显示出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下限为2.4×103 CFU/mL)。对小鼠炎症模型的体内研究表明,该探针可以在1小时内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肌炎,炎症抑制率可达98.2%。然后,构建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AIEgen-肽偶联物TPEPy-pY,通过碱性磷酸酶(ALP)诱导探针原位自组装来开启其荧光。该探针检测不需要繁琐的洗涤(耗时约1 h),对ALP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下限为6.6×10-3 U/mL,可检测和原位成像大肠杆菌。最后,基于经典的AIEgen分子四苯乙烯(TPE),通过肽结构的变化合理设计了多组探针序列,系统研究了探针的构效关系并获得了在体外和活菌水平上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碱性磷酸酶检测探针。通过对二者之间连接体长度、核心自组装氨基酸数量、酶响应位点个数以及共组装等的研究发现,自组装肽的结构对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自组装肽探针的检测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AIEgen和自组装肽的整合代表了一种潜在高效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AIEgen和自组装肽的构效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AIEgen-自组装肽分子的共轭组装过程,为设计高效的AIEgen-自组装肽共轭物提供指导,并促推进其在靶分子检测、靶向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杨翠红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7167326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0321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0101005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42601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数学天元基金项目
批准号:7087110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701037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24101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10804053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探针的构筑及在癌细胞靶向诊疗中的应用

批准号:2160206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高蒙
学科分类:B07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光激活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在细胞器靶向荧光成像和诊疗中的应用

批准号:2187704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高蒙
学科分类:B0701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聚集诱导发光-多肽的自组装调控与线粒体谷胱甘肽可逆探针的开发

批准号:21904076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若瑜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树状大分子的组装及其在癌症多模态诊疗方面的研究

批准号:5190316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志军
学科分类:E03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