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l2O3复合材料一直是人们致力研究的一类新型结构功能材料,但Ti与Al2O3在高温下易发生剧烈界面反应,加之目前采用的激光熔覆、自蔓延高温合成、粉末冶金等制备技术均有其局限性,使得Ti/Al2O3复合材料实用化尚未取得突破。在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成功制备出Ti/Al2O3复合材料基础上,本课题组拟采用真空热压烧结等相对低成本制备技术,从研究Ti/Al2O3界面微区结构入手,通过添加纳米金属颗粒及金属间化合物来改善Ti/Al2O3界面区微结构,采用多种手段跨尺度表征高温下Ti与Al2O3界面区微结构演变与性能之关系,系统研究Ti/Al2O3复合材料的环境行为演变规律,揭示二者在高温条件下的复合机理、界面反应以及微观结构控制的机制,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获得性能优良的Ti/Al2O3复合材料,为实现其在航空航天、能源、冶金、机械等高技术领域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探索。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在SPS烧结制备Ti/Al2O3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在真空热压烧结条件下,添加纳米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改善Ti-Al2O3界面产物及微区结构,探讨Ti-Al2O3界面反应机制,以期制备结构致密、性能优异的Ti/Al2O3系复合材料。. 采用叠层粉末法,在真空热压烧结条件下利用XRD、EDS、SEM等研究Ti-Al2O3界面反应机制。结果表明,Ti与Al2O3界面反应类型为界面反应扩散型即首先氧化铝发生分解,分解出的Al原子扩散进入金属Ti中,发生界面反应,在富Ti区生成Ti3Al相,富Al区生成TiAl相,O原子则以固溶体的形式进入金属Ti中。. 选用纳米Ni和金属间化合物Ni-Ti为添加剂,探讨高温条件下原子的扩散规律。研究发现:少量纳米Ni的掺入,能够有效抑制强烈界面反应,使Al原子在金属Ti中的扩散距离由109.6µm减少到68.5μm,并在界面层发现了少量Al-Ni金属间化合物,减少了脆性Ti3Al相的生成,TiAl相增多,且O原子在Ti中的固溶量降低。而金属间化合物Ni-Ti掺入对改善Ti-Al2O3的界面反应效果不够明显。. 探讨了Ti/Al2O3体系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添加剂掺入量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烧结工艺:烧结温度1400℃,保温时间60min,升温速率20℃/ min,纳米Ni的掺量3vol%。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出40vol%Ti/Al2O3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384.27±13.11MPa,断裂韧性8.02±1.23MPa•m1/2,显微硬度为16.16GPa,相对密度98.91%。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SiC/Ti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能控制研究
SiCf/Ti基复合材料中C/TiC/Ti梯度涂层的高温界面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热压烧结的Ti/Al2O3复合材料可控制备与性能优化研究
SiC/Al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