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湾河口生态系统重要的第一生产者,红树林本身的结构多相性对鱼类有特殊吸引力,它可以降低仔稚鱼和幼鱼的被捕食率和免受台风的袭击,红树林比其它栖息地为鱼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然而,相对于国外对红树林鱼类的大量研究,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红树林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经济鱼类产量的研究,而红树林中仔稚鱼的研究则没有见过报道。.本课题从红树林作为仔稚鱼类的主要栖息地、避难所、摄食场等三方面的作用角度,阐述广西北部湾红树林对于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周年的采样,对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 重点研究仔稚鱼种类和丰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趋势,聚类和排序分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红树林湿地作为鱼类产卵场和哺育场的重要场所等问题。目的是为红树林的保全、修复和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红树林本身的结构多相性使得其对鱼类有特殊吸引力,可以降低仔稚鱼和幼鱼的被捕食率和免受台风的袭击,红树林比其它栖息地为鱼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然而,相对于国外对红树林鱼类的大量研究,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红树林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经济鱼类产量的研究,而红树林中仔稚鱼的研究则没有见过报道。本课题从于2011年10月-2012 年09 月研究了广西钦州港红树林水域鱼类的物种组成、群落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该水域鱼类共计55 种,隶属于10 目27 科47 属,虾虎鱼科物种最多。该水域鱼类优势种明显,其中青斑细棘虾虎鱼和中华乌塘鳢分别为鱼类群落的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从1-12 月的月份变化可分为上升—稳定波动—下降3 个阶段。夏、秋季鱼类物种及个体较多,冬季与其他季节间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夏、秋季物种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较高。无度量多维排序结果显示鱼类群落分离明显,表明季节、月份间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群落与水温、盐度、pH、潮差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大小依次降低。此外,研究还表明: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与潮差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pH 呈显著负相关。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潮沟的仔稚鱼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仔稚鱼11691尾,经鉴定共24种,隶属于8目15科18属。物种个体数以爪哇拟虾虎鱼最多,占总个体数的53.29%,其次为美肩鳃鳚,占个体总数的28.49%。另外,仔稚鱼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均表现在秋季最低,春季最高。仔稚鱼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在2012年8月-10月较低,He‘指数、D指数在2013年5月最高,而J’指数月变化在之后相对较恒定。该红树林水域仔稚鱼生态类型以近海暖水性为主。聚类分析和无度量多维序列分析结果均显示茅尾海仔稚鱼群落结构月变化较明显,主要分为3个群落,12- 1月为群落类型I,2-3月为群落类型II,5-11月为群落类型III。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仔稚鱼物种数及优势种爪哇拟虾虎鱼个体数与潮位(高/低潮)存在显著性差异,美肩鳃鳚个体数与潮型(全日潮/半日潮)存在显著差异。仔稚鱼群落结构与温度、盐度相关性分析表明仅仔稚鱼总个体数与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基于DNA条形码探讨红树林海区鱼卵和仔稚鱼分类与分布规律
大黄鱼仔稚鱼磷脂营养代谢研究
大黄鱼仔稚鱼营养生理的研究
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繁殖群体资源及其仔稚鱼洄游格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