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癌是发生于育龄妇女的高度恶性肿瘤,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虽然治疗效果已明显改善,但仍有近20%的患者因治疗失败而死亡。对化疗耐药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拟建立绒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耐药细胞株并通过表达谱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耐药绒癌细胞株与非耐药细胞株之间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进行动物转基因和临床验证。以期寻找出早期、敏感、特异的耐药血清学标志物,指导制定临床化疗方案。研究结果也将为进一步探讨滋养细胞肿瘤的耐药机制,研究耐药逆转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间断和连续两种诱导方法,成功建立了八株绒癌耐药细胞株,包括五株间断耐药株JeG-3/FUDRA1、JeG-3/FUB1、JeG-3/MTXA1、JeG-3/KSMB1和JeG-3/VPC1, 三株连续耐药株JeG-3/FUDRC2、JeG-3/FUC2和JeG-3/MTXC2。通过对各个耐药细胞株诱导过程中β-hCG分泌能力的动态检测,显示根据化疗药物种类的不同和作用阶段的差异,绒癌细胞β-hCG分泌能力各有不同。其分泌水平与药物诱导浓度以及肿瘤细胞耐药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对本研究所用五种化疗药物作用靶酶(TS/DHFR/TopoIIα)和常见耐药基因(GST-π/LRP/MDR1/MRP/survivin) mRNA水平在相应药物诱导绒癌细胞耐药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上述耐药基因和/或标志物在不同化疗药物和不同方式诱导的耐药细胞诱导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存在阶段性差异,除了GST-基因的表达与5-FU和KSM诱导浓度和细胞耐药性之间明显正相关、LRP基因的表达在FUDR间断和5-FU连续诱导浓度和细胞耐药性之间明显正相关,提示该两种基因可作为上述药物耐药筛查的候选标志物。 根据比较蛋白质组学结果,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筛选出内质网蛋白质折叠分子伴侣CALR、PDIA3和GRP78作为在耐药绒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上调的候选蛋白,并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在针对不同化疗药物和不同方式诱导的八株绒癌耐药细胞株中得到验证。 在对包括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相关降解以及内质网相关凋亡在内的内质网应激其他三大反应途径的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提示在不同化疗药物以及不同方式诱导的绒癌耐药株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ERS和UPR激活, 在对CALR和PDIA3在亲本细胞和不同浓度诱导的绒癌细胞中细胞内定位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作用后,CALR和PDIA3有细胞内定位的改变,表现为在低浓度药物诱导的细胞株中呈明显的膜聚集,而在耐药细胞中则表现为近核表达增强。提示由CALR诱发的肿瘤细胞免疫源性死亡调节通路异常可能参与绒癌耐药的发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滋养细胞合体化障碍参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耐药机制
基于尿液肿瘤标志物SERS与SEROA光谱技术的食道癌筛查研究
胰腺癌耐药相关miRNA筛查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结核杆菌多耐药突变的高通量荧光PCR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