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机理、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7112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50
负责人:程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任建兰,张晓青,慈福义,张宝雷,王志宝,陈延斌,刘凯,王亚平,曹欣欣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优化调控污染密集型产业环境效应空间结构
结项摘要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gionalism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and industry spatial evolution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economic geography. The economic level is dramatically different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become the "shadow area" in the polarized region because of spatial polarization. Industry underta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economic leap-forward growth for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eastern region, however, the consequent environment degradation become the significant obstacl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ubject takes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eastern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using the meta-synthesis method consists of theory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model, GIS technolog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se analysis. Research the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ies about the spatial evolution "Driving mechanism-Environmental Effect-Optimal Regulation" linkage proces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Improve the spatial evolution theory of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i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Promote economic geography to form a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Establish trinity optimization and regul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optimizing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regulating industrial space layout-improving policy mechanism system". The research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underdeveloped areas to achieve double win of economy growth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public welfare.

随着新区域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区域经济格局与产业空间演变成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当前,中国东部地带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空间极化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成为极化区域的“灯影区”。产业承接成为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的重要途径,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恶化风险,成为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课题拟以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理论建构、计量模型、GIS技术、问卷调研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开展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驱动机理-环境效应-优化调控”的联动过程与情境模拟研究。研究将丰富欠发达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理论,推进经济地理学从产业空间演变过程视角形成对环境问题的研究理论与分析框架,建立“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控产业空间布局-完善政策机制体系”三位一体的优化调控体系,为实现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和公众福祉的提高提供决策参考。

项目摘要

产业活动作为联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区域人地协调的重要切入点,中国东部地带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空间极化现象导致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灯影区”,也成为承接污染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区域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亟需针对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污染产业空间演变的环境效应开展系统研究。课题运用理论建构、空间统计、计量模型、情景模拟等方法,研究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污染产业“空间演变-驱动机理-环境效应-情景模拟”联动规律与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省际边缘区地理特征、发展水平等,界定研究区域范围,并根据区域特征与数据的可获取性,参考国务院颁布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划定的污染产业行业代码,界定污染产业范围,构建污染产业发展数据库与资源环境数据库。(2)基于核密度估计、最邻近指数、空间自相关、Ripley's K函数以及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污染产业空间格局、空间集聚、空间关联、集聚尺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污染产业在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且形成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江苏省北部、浙江省南部多中心地理格局。(3)构建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中国东部地带欠发达地区污染产业空间演变的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污染产业空间演变对PM2.5浓度、碳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等资源环境指标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城市创新水平条件下具有门槛特征。(4)基于EBM模型、核密度分析、Tobit回归模型与Hurst指数,分析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资源环境效率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机理与发展趋势,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资源环境效率呈现“多中心”的地理格局,情景模拟预测表明中国沿海地区工业资源环境效率在未来将可能继续提升。研究推进经济地理学从产业空间演变过程视角形成对环境问题的研究理论与分析框架,丰富欠发达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理论,为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和公众福祉的提高提供决策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DOI:
发表时间:2019
4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5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环境规制作用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与调控模式研究

批准号:4127114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彭文斌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环滇池地区城市空间演变机理与优化研究

批准号:4176103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陈长瑶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环境规制下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变及生产率变动研究--基于企业动态视角

批准号:4170113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莉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欠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机理与路径研究——以郑东新区为例

批准号:4160111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艳华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