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文模式语言研究——以云南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57827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翟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绍文,陈倩,王丽红,张欣雁,张建国,张伟,吴浩,李天依,柯达
关键词:
扎根理论乡村规划模式语言地文乡村设计
结项摘要

The study is one kind of “seminal work” which rooted in the tradition and written in "hypertext fashion". With “user groups” as the core, with “critical issues” as a guide, with “finite goal” for traction, and focused on mesoscale “landscrift”, it apply “grounded theory”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e for rural design and the importance of looking at connecting issues to create synergy and optimal solutions from a region and local perspective. From literature arrangement, field research, classified comparison, selecting coding, abstract and refine, forming pattern, to constructing theory, the technological path is by designed. By study elements of Yunnan rural landscrift and its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law, the study strives to development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rural design with overall correlation, continuous dynamic, and comprehensive thinking. Through constructive rationalism, in the search for order in the disorder, the study tries to find the genetic gene and intelligent system of rural landscrift and its generation logic, to perfect the discipline system and principle of rural design and its pattern language. Thereby,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ity for rural design can be established, and the convenient way to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rural landscrift can be found. The Rural Landscrift Pattern Language maybe become the basis and tools for rural China’s future,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本项目是一种扎根于传统的、以“超文本”方式进行的“种子研究”,强调以“用户人群”为核心,以“关键问题”为导向,以“有限目标”为牵引,聚焦于中观尺度的“乡村地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分类比较、选择编码、抽象提炼、形成模式、构建理论”的技术路径,从区域和地方的角度针对乡村设计及其相关问题寻找“协同增效”的最优解。通过研究云南乡村地文的构成要素和形态演变规律,拓展整体关联的、连续动态的和综合思辨的“乡村设计”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建构的唯理主义”,在无序中寻找秩序,发现“乡村地文的遗传基因、生成逻辑和智慧体系”,完善“乡村设计的学科体系、原则方法和模式语言”,从而建立一系列乡村设计的普适性原则,提供乡村地文建构知识系统的便捷途径,并使之成为面向未来的乡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工具,力图对拓展和深化乡村设计理论研究以及中国乡村发展实践有所贡献。

项目摘要

针对现有乡村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乡村实践中往往用简单化的空间集聚模式来处理当今乡村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求,缺乏对乡村设计多学科融合的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本研究以“乡村地文”为研究对象,以“云南乡村”为实证研究,以“模式语言”为表达形式,以期从整体和特定问题的角度入手,对乡村设计及相关问题寻找“协同增效”的最优解。.本研究对“乡村地文”进行解读,通过比较“乡村地文”与传统乡村研究视角的区别和特点,总结“乡村地文”含义、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并对“乡村地文”构成要素中“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耦合要素”三大组成部分,以“天、地、人、神、居”五个方面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系统地分析各自的特点、影响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云南典型村庄为实证研究,通过对调研村庄自然要素的气温、降雨量、太阳辐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人文要素的生产活动、商业活动、军事活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名研究,耦合要素的聚落选址与聚落形态、聚落肌理与道路、传统民居、建筑材料、景观遗迹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乡村地文”背后的“遗传基因”及“秩序规则”,归纳并总结其“生成逻辑”和“智慧体系”。.本研究认为:乡村地文是由“地理决定论”与“文化选择论”双重影响下的结果;乡村地文是基于当时当地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历时性的结果”以“共时性的呈现”;乡村地文各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联系是形成多样化乡村文化景观的根本原因;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工物的关系是理解乡村地文的基本法则;模式语言是理解乡村地文内在特征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模式语言”的表达形式发掘并提炼出云南“乡村地文模式语言”,得出一系列乡村设计的普适性原则,从而有助于提供乡村地文建构知识系统的便捷途径,并使之成为面向未来的乡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工具,力图对拓展和深化乡村设计理论研究以及中国乡村发展实践有所贡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2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DOI:
发表时间:2017
3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DOI:10.3788/AOS202040.2212001
发表时间:2020
5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翟辉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168018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乡村旅游地农户农业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批准号:4136103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黄平芳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旅游地生态补偿空间范围与标准研究- - 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

批准号:4100138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蒋依依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及其扰动机理研究- - 以云南旅游地为例

批准号:4106101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李伟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乡土文化传承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研究——以皖南乡村为例

批准号:5140843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琳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