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列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死因谱第一位;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污染是当地肝癌高发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前期研究寻找到当地肝癌先证者AFB1暴露的分子标记并建立了广西AFB1高暴露人群生物大分子氧化性损伤模型。在该模型提供的丰富的生物标志物信息的基础上,本研究拟进一步采用候选基因全基因扫描策略及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调查广西AFB1高暴露人群中影响环境致癌物AFB1暴露生物效应的遗传多态性,并在广西AFB1高暴露肝癌亚型人群中进行针对性验证。其意义在于,利用广西AFB1高暴露的特殊环境背景探索我国与环境致癌物暴露相关的肝癌遗传易感性,有助于针对肝癌高发地区高危人群开发积极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同时可望提供一种目的性强、效率高的肿瘤易感基因甄别工具,对探讨肿瘤发病中的环境-基因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具有普遍性意义。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列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死因谱第一位;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 AFB1)污染是当地肝癌高发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建立了广西AFB1高暴露人群生物大分子氧化性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候选基因全基因扫描策略及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调查广西AFB1高暴露人群中影响环境致癌物AFB1暴露生物效应的遗传多态性,并在广西AFB1高暴露肝癌亚型人群中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发现:1)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的基因型信号分布在化学物代谢、DNA损伤修复、肿瘤抑制基因、生长因子、膜蛋白等基因区域。2)在构建的几个环境致癌物AFB1暴露-生物大分子氧化性损伤模型中,发现若干位点可能影响生物大分子氧化性损伤水平。3)验证队列研究:在400 HCCs vs.2000 controls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策略的实验已经完成。前期的QTL分析发现了一些与肿瘤标记物水平在全基因组水平密切相关并可能进而影响肿瘤生物学性质的SNPs。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利用广西AFB1高暴露的特殊环境背景探索我国与环境致癌物暴露相关的肝癌遗传易感性,有助于针对肝癌高发地区高危人群开发积极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该研究对于探讨肿瘤发病中的环境-基因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具有普遍性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疱疹病毒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激活潜伏感染Epstein-Barr病毒(EBV)的分子机制研究
广西地区AFB1/HBV双暴露人体肝组织与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广西HBV/AFB1双暴露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预警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
生物转化酶系遗传多态性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分布的民族和地理特点及其在AFB1相关肝损伤风险模型中的作用
通过广西氧化性DNA损伤人群模型筛选氧化性DNA损伤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的原发性肝癌易感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