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居住空间类型与可获性评价——以太原都市圈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116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张侃侃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姜晓丽,杨伟,柏婷,马文佳,刘志坚,吕敏娟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太原都市圈资源配置居住空间可获性评价
结项摘要

Since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China reached 50% in 2011, China enter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of urbanization.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that caused by rapid urbanization, such as migration destination, integration, livelihoods and so on, has been concerned widely about by the relevant academics. This group has special demands for social behavior and local emotion, so the residential space is concerned above all else with primitives. For there remain some differences in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 among kinds of residential space, one feasible method is to build an evaluation model by learning from Index of Community Access of Resource (CARI). But first of all, statistical data, planning data, cadastral data and thematic maps should be collected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whil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demands of migrant workers. Methods of GIS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will help study residential space types. Compa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residential types in origin and destination area, can help to find the particular resources shortages. The principal of optimize availability level need to consider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research findings will promote the pattern of residential space reconstruction,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the policy of upgrading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and guiding the local transfer.

快速城镇化过程导致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由乡村流入城镇,以此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迁移、社会融入、生计状态等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项目基于各类居住空间对资源可获性程度存在差异这一规律,综合利用统计数据、规划资料、地籍资料、专题地图和实地调研资料,采用GIS及形态分析法处理土地利用数据,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论,通过聚类分析、逐步回归方法提取社区资源可接近性指数(CARI)进而构建居住空间类型的可获性评价模型,以太原都市圈不同等级城镇为案例地,对比原籍地与流入地典型区域的居住空间构成及可获性程度。以提升居住类型的可获性为目标,从满足群体需求、引导群体行为的角度入手,突出“数量保供给、质量分等级、空间可接近”的原则,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居住空间的供给方式、资源配置、社会网络重构等优化组织模式,为促进区域城镇化质量提升、合理引导农业人口转移提供参考依据。

项目摘要

“农业转移人口”是伴随城镇化过程产生的群体,从人口构成来看,主要是城乡户籍二元分割造成的,表现为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慢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已经成为制约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构建居住空间可获性评价方法为核心目标,分析典型社区居住空间构成及可获性程度。.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和农业转移人口的结构性特征,本研究涉及的农业转移人口分布分析主要指“户籍仍在农村,但已经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工作生活或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人口”,他们是造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非户籍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别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构成结构进行分析。.对生活在乡镇尚未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发现进城意愿受到乡村地区的“推力”和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以及对城镇生活居住、就业、生活等方面的顾虑的影响。.以资源可获性和形态同质性相结合选取评价指标,对城中村社区通过构建居住空间可获性评价方法,建立不同阶层可达时距的标准,进而得到各个社区的可获性指数。分析孝义市乡村聚落规模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对就地就近转移居民的社会适应性进行评价。最后,对两类社区分别提出居住空间供给方式、资源配置、社会网络重构等优化组织模式。.本项目研究结果对解决农业人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移和就地就近转移等现实问题具有指导性,构建的可获性评价方法具有适用性和可重复性,为促进区域城镇化质量提升、合理引导农业人口转移提供参考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成长型都市圈产业转型及其空间响应机理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

批准号:4137114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仇方道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干旱区绿洲都市圈发展整合研究-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例

批准号:40371041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张小雷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城际交通与都市圈旅游空间格局协同演化机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批准号:4177116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兆峰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我国城乡生产要素空间集聚及其优化调控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批准号:41301190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玉恒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