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正义的中国城镇化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113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叶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山,Trevor Barnes,刘帅宾,王钊,尹志强,龚富华
关键词:
社会公正空间生产弱势群体社会空间质性研究
结项摘要

The recent pattern of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ing size and scale of cities is causing serious problems of spatial inequality and injustice. It is time for Chinese scholars to study these urban spatial inequalities and injustices. In Anglo-American geography, concepts and empirical studies of urban spatial justice are well developed. In China, though, that same kind of work has only just begun. Theories of urban spatial justice have three features: they emphasize the socio-spatial dialectic, the multi-scalar, and they provide a critique. Following these same methodologies of spatial justice, this project aims to explore the evolving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form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nformed by the socio-spatial dialectic, this project first selects some typical cases at a range of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Then, making use of qualitative, multi-scalar and multi-agent methods, it uncovers the evolving mechanism of China’s urbanization, looking for those ameliorative pathways that lead to the fulfillment of urban spatial justice. Realizing such an end will also improve rural-urban planning and meet the goal of Chinese urban justice.

在经济社会转型和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往重数量、规模扩张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城镇化模式引发的许多空间不公正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如何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空间发展权利等方面的公平,亟需用空间正义的理论思维去反思和重构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空间正义理论具有社会空间、多尺度性、批判建构三个主要特征,它们对城镇化研究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西方地理学界对空间正义已有较充分的理论讨论,实践案例亦很丰富,国内还处在初步了解和探索的阶段,缺少适合中国体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理论。本项目通过对空间正义思想与理论的梳理,运用文本解构、大数据技术、质性研究、空间统计学和多智能体模拟分析方法,进行多尺度、多主体综合分析和案例比较,探讨和总结基于空间正义的中国城镇化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揭示城镇化响应空间正义的过程和机制,将其用于城乡发展与规划,为城镇化研究提供新视角,并引导城镇化转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及城乡的常态发展。

项目摘要

空间正义理论具有社会空间、多尺度性、批判建构三个主要特征,对城镇化研究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本项目对城镇化与空间正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索。在理论研究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是空间正义的主要理论来源。空间正义揭示空间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空间尺度和领域的差别及其引发的空间不平等,并力图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从方法论角度,通过对空间正义思想与理论的梳理,本研究提倡在社会空间辩证法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尺度、多主体综合分析和案例比较,探讨和总结基于空间正义的中国城镇化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寻找改善途径进而实现空间正义。从案例研究角度,选取大卫·哈维等为研究对象,辅以国内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城镇化与空间正义的交互作用过程及其机制。具体而言,为理清空间生产、空间正义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和过程,本研究将GIS、指标量化和质性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从资本、权力、阶层三个方面选取指标量化空间生产过程,反映不同尺度区域和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空间生产过程。通过引入和运用空间正义理论,将其转化和再造,对中国不同尺度的城镇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从全国尺度的城市群与开发区、新区,到中观尺度的江苏省与安徽省,再到小尺度的上海吴泾镇及和平村等,总结出“历史梳理—案例解剖—理论批判—本土转化”的城镇化与空间生产研究的方法论。通过多尺度综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城镇化是以空间生产为主要动力的实质,提出新型城镇化应该将“进入城市的权利”问题置于核心,逐步转变空间生产为主的城镇化模式,着重聚焦于城乡社会空间和社区重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5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叶超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0575074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902256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7114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27513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975105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67511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7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00109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旅游城镇化空间演化模式与系统优化调控模拟研究

批准号:4167115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席建超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生态正义视角下的海岛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化过程、机理与重构

批准号:4190121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王建英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城镇化演化与水泥工业碳排放的空间关系研究

批准号:4150160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钟帅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中国创新空间格局演化模式及空间优化战略布局研究

批准号:7170417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赵璐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