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拟借鉴最新发展的地方公共财政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分析中国市、县级地区间公共支出横向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讨论公共支出责任在不同层次政府间的纵向划分。本课题首先通过控制上级政府的财政政策,分离出基于纵向的横向相关性;控制扰动项的空间自相关,分离出基于地区间共同外生冲击的相关性。这样可以识别出中国市、县级公共支出相互影响的综合效应。其次拟进一步运用多种方法,更准确地识别地区间公共支出的溢出效应、财政竞争效应和政治竞争效应等。本课题还拟构建适合中国式财政分权背景的模型,以解释经验发现。本课题旨在识别地区间公共支出相互影响的基本事实,分析在中国式财政分权背景下影响渠道的性质和机制,考察这些事实对界定政府间纵向支出责任的含义,为清晰划分不同层次政府间支出责任、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和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要清晰划分政府间纵向支出责任,重要的前提是把握地区间各项公共支出间横向影响的性质。这种相互作用是决定纵向支出责任划分的关键因素。本课题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尝试回答如下问题:中国地区间某项公共支出是否存在横向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机制是什么?程度有多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识别出地区间公共支出相互影响的基本事实,有助于合理配置公共支出的纵向责任,改进财政分权的效率,对完善中国公共财政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的重要结果包括:.1.提出并验证地区经济结构是地方财政对本地居民偏好回应程度(财政回应性)的决定因素。运用中国县级财政数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我们发现十分稳健的结果:民营经济份额越大、个人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越高、本地市场集中度越低,地方财政福利性支出的占比就越高。这表明民营经济份额、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市场集中度所概括的经济结构因素对地方财政回应确实存在着重要影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设计,是解决地方财政回应性缺乏问题的根本途径。.2.基础教育财政支出“以县为主”体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支出外部性和偏好异质性间的权衡。造成支出外部性的主要原因包括外溢效应和竞争效应,前者是支出相互替代,后者是支出竞次。利用县级财政的面板数据,我们发现相邻县的财政基础教育支出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外溢效应是产生基础教育支出外部性的支配性因素。为了纠正基础教育财政支出偏低的状况,上级财政应该承担更多的基础教育支出责任。.3. 中国地市级地区间基本建设公共支出相互影响的机制主要包括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由于地市级基本建设支出的正外部性,溢出效应使得相邻地区基本建设支出间负相关;由于中国特有的地方官员激励结构,地区间经济增长的竞争会导致基本建设公共支出正相关。论文使用中国地市级地区2002-2005年数据检验这两个影响渠道。经验分析发现了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存在的证据。.4. 根据2003-2007年的县级面板发现:“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提高了县级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度的主要原因是减少了地级市对转移支付的截留,增加了县级转移支付的可达性;财政层级改革使县级财政匹配度平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5. 利用CHIPS(2002)村庄调查数据发现:农村税费改革导致村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显著下降,其中教育开支和行政成本的下降尤为突出。导致上述结果的核心原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公共支出利益归宿及其形成机制:基于公共教育和健康支出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公共支出的居民幸福感效应测度及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绩效考评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