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医保体系虽然基本上覆盖了社会上的所有群体,但是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着城乡分割、条块分割问题,城乡居民就医的可选择性受到限制。因此,在制度设计上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由于医疗保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当前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本研究旨在应用微观模拟模型技术,以城乡居民为基本的研究个体,构建基础人口模型,结合医疗消费分布,构建微观模拟模型,评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的医保覆盖率,估计各级政府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合理投入比例。估计潜在的医疗保险覆盖人群,预测医疗费用。针对不同的缴费比例、医疗保障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比例进行政策运行模拟,目的在于为卫生政策的决策者们提供可靠的数量化依据。
本项目研究系统归纳总结了微观模拟模型及其卫生政策国际应用,梳理了微观模拟技术在我国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及其研究,针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探索分析宝鸡市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的试点经验。应用微观模拟模型技术,以宝鸡市城乡居民为基本的研究个体,构建完成动态人口微观模拟模型;结合医疗消费分布,评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估计医疗保险各方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合理投入比例。.研究应用动态微观模拟技术,模拟人口因素对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影响。研究以宝鸡市2005年小普查微观数据集为基准,运用动态微观模拟技术,使得微观个体在预测各年依次经过生育、婚姻、升学、就业、退休和死亡等各个模块,在每个模块内部以微观个体自身特征建立概率转移模型,当感兴趣事件发生时,改变个体的相应属性,从而逐年推算出每个微观个体在预测期内每一年的状态,并汇总输出感兴趣的宏观变量。为了提高预测准确度,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宏观数据集对五年期预测结果作调整和校准,然后运用校正后的模型和假设进行2011-2015年的动态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5年间,老龄化和少子化加速发展,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的13.18%上升到2015年的16.47%,而0-14岁人口比例从15.44%降至2015年的13%。其中女性和城市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更加剧烈。与此同时,在职人员比重稳中趋降,退休人口比重逐年提高。这些变化将会从筹资和支出两方面给医疗保险带来很大压力,影响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施。.基于人口动态微观模拟模型进行预测的特点是:个体信息没有损失,结构和层次没有被压缩,变化按照个体属性直接作用于个体,对行为的预测回归行动主体这一微观单位,这样可以得到精准、丰富的分析和预测结果,以期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本项目研究出版英文专著、中文专著各1部;发表中文期刊论文1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3篇),发表英文期刊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2篇);参加相关领域国际学术会议3次;博士后出站1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健康及医疗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自然实验框架下的分析
基于医疗支出SD建模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优化研究
中国农村健康需求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城乡居民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模式、效应评估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