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青藏高原地处高海拔、高寒地区,居民又喜欢食用牛羊肉,痛风的发病率更高。目前治疗痛风的化学药物由于耐受性差、不良反应重、价格昂贵,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药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中藏药的开发利用。青藏高原特有资源藏药-配伍严谨,药物精炼,毒副作用低在痛风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疗效,然而它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临床经验的积累,缺乏实验药理学研究,特别在机制方面深入系统的探讨更是少之甚少,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和市场的需要,因此藏药现代化的研究势在必行。.本课题组根据临床观察和藏医临床专家的推荐,筛选出治疗痛风的藏药古方十五味乳鹏散。拟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基础上,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对十五味乳鹏散的降尿酸效果和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进行观察,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理,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抗痛风药物寻找新的途径。
痛风( 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 或) 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骨关节炎反复发作、还容易累及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根据2009-2010的调查,在中国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8.4%。不同地域和民族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调查显示青藏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藏民族在与痛风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在悠久的传统藏医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抗痛风藏药。藏药十五味乳鹏散是藏医治疗关节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水、诸证的古方,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藏医治疗痛风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药物。根据拉青才让等人的报道其临床疗效显著,但有关十五味乳鹏散的药理学研究却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基础上,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对其降尿酸效果和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观察。本研究研究发现1.十五味乳鹏散可降低正常健康动物的血尿酸水平,也降低高尿酸血症动物的血尿酸水平,并且其降尿酸的机制主要通过抑制尿酸合成,可能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而实现的。2.在经典的非特异性炎症及疼痛动物模型上,研究发现藏药十五味乳鹏散具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3.通过尿酸钠晶体(MSU)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研究发现藏药十五味乳鹏散预处理后可以明显降低MSU引起的关节肿胀及滑膜组织炎细胞的浸润,提示十五味乳鹏散具有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进一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免疫组化技术(IHC)及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结果提示其抗痛风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NF-kB水平,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8、TNFα及炎症介质的蛋白表达水平而产生的。4.本研究发现与正常组比较,MSU造模后滑膜组织bcl-2/bax比率明显降低,而低、中,高剂量的藏药十五味乳鹏散组预处理后,能明显增加bcl-2,降低bax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提示藏药十五味乳鹏散抗痛风作用的机制也可能通过增加滑膜组织bcl-2,降低 bax的蛋白表达,促进正常滑膜细胞的生存,保护其免受各种诱导剂诱发的细胞凋亡,而减轻MSU所以引起的急性关节炎性损伤。本实验首次对十五味乳鹏散降尿酸、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科学的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腹腔镜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
褐煤基改良剂对石灰性土壤复合体铅赋存形态的影响
乳蛋白对豆乳凝胶物性学特征的影响机理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双轴拉伸下高聚物的时间-应力等效原理试验研究
基于体内过程的“痛风汤散”抗痛风作用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
基于中药“显效形式”、“叠加作用”的理论假说研究藏药短穗兔耳草抗痛风的分子机制
藏药“曲玛孜”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和尿酸转运体抗痛风药效物质及构效关系研究
藏药蕨麻抗慢性肝炎作用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