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碳输运规律及其气候效应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7310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张龙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罗先香,王艳,薛明,王亮,刘志媛,肖纯超
关键词:
黄河气候效应碳输运
结项摘要

黄河流经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机械侵蚀和化学风化使陆地碳进入水体的同时,流域的化学风化消耗大量的大气CO2,使黄河具有极高的碳酸盐含量。而另一方面又有部分河水无机碳通过平衡向大气释放CO2。黄河耗水量巨大,近五年黄河流域年耗水量约是入海径流量的1.3~2.3倍。以往未考虑耗水量的贡献,导致了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2的估算量偏低。因此研究黄河碳输运规律,对于评估黄河的CO2源/汇气候效应,深入地理解黄河流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总体把握碳收支是十分重要的。本项目重点研究黄河流域化学风化、水体有机物耗氧呼吸、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对碳输运的影响,以及无机碳体系对水体pCO2控制作用,注重修建水库和调水调沙等人为因素的干扰。给出黄河流域化学风化消耗大气CO2与河流水-气界面释放CO2量值的差值,揭示经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等河流作用每年输入海洋的碳形态及其量值,以此评估黄河的CO2源/汇气候效应。

项目摘要

黄河是世界浑浊度极高的河流。农业灌溉退水、修建水库和调水调沙等人为活动对河流碳输运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若不考虑耗水量的贡献,黄河流域岩石风化CO2消耗量将低估139%。上中下游岩石风化CO2消耗量分别占全流域的63.7%、35.0%和1.3%,黄河溶解无机碳(DIC)主要来自青藏高原。黄河有机碳输运以颗粒态为主,生源贡献较少。DOC受到农业灌溉退水等污染严重。修建水库虽然提高了库区DOC/POC比例,但对水、沙的调蓄改变了河流自然的物质输运规律,对河流生态系统本身以及河口及近海生态系统的演变方向产生重要影响。调水调沙期间DOC和POC输运入海通量约占全年的35%和56%。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4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张龙军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37612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40019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40476043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河碳输运规律及其气候效应

批准号:4094001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张龙军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2

气候变化驱动下黄河源区下垫面变化及其径流效应

批准号:5187916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翠善
学科分类:E090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黄河入海泥沙在渤海海域的悬移输运及其地貌与沉积效应

批准号:40571020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李国胜
学科分类:D0101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的区域气候水分效应

批准号:4130506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陈亮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