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影响卒中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有关,但与PSD发病关系尚无报道。本研究采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临床入选1000多例首次发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6月分为PSD组和对照组。结合ELISA及TaqMan基因分型技术,1)观察PSD患者的血清BDNF浓度变化;2)探讨了PSD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BDNF水平与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3)并进一步观察BDNF基因、BDNF特异性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旨在探讨PSD的发病与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否存在联系,为PSD的神经营养因子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中风是最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卒中幸存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身体和精神方面,如脑卒中后抑郁(PSD)。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前的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它的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的)的基因多态性与某些抑郁症有关。但是,关于BDNF及TrkB基因多态性与PSD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主要为了研究BDNF及TrkB基因多态性与PSD之间的关联性,临床入选1000多例首次发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一名经过训练的神经学家/精神病学专家在发病2周及1,3,6月进行随访,并进行病情评估,所有患者通过采用HAMD抑郁量表来判断抑郁的严重程度,且PSD患者的诊断需符合DSM-V诊断标准。结果表明,TrkB基因的rs1778929和rs1187323两位点与PSD之间具有相关性,但是,BDNF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数据仍在整理中,结果尚未发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SPECT-CT脑灌注显像研究
小脑在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海马缝隙连接参与卒中后抑郁发病的机制研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IBS肠神经重构中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