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理解是指对所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儿童如何利用情绪线索及情境信息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以2-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和听觉线索的角度,探查有情境信息和无情境信息条件下,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无情境信息条件下儿童面部表情识别、声音情绪识别,有情境信息条件下分别基于视觉和听觉线索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以及声音情绪识别实验材料的韵律特征。本项目旨在系统揭示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成果对促进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理论研究,开展儿童情绪管理教育,帮助儿童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项目探讨儿童声音情绪识别中声音实验材料的韵律特征,可以为语音工程领域声音合成中的情绪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儿童如何利用视、听觉线索和情境信息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本基金采用横断研究和短期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探讨了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具体研究包括:1、项目组开展了学前儿童基于声音线索情绪知觉发展特点的研究。研究采用两个实验,从言语的韵律和语义两条线索出发,发现3-5 岁儿童基于声音韵律线索的情绪知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生气、害怕和中性情绪上。不同情绪类型识别的发展轨迹不完全相同, 总体来说, 高兴的声音韵律最容易识别, 而害怕是最难识别的。当韵律和语义线索冲突时, 学前儿童更多地依赖韵律线索来判断说话者的情绪状态。被试对女性用声音表达的情绪更敏感。2、项目组考察了2-5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及其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3-4 岁是儿童获得表情再认和表情命名能力的关键年龄,4-5 岁是儿童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对学前儿童而言,表情再认任务最容易,其次是表情命名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最困难。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与语言能力显著相关,即使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相关仍然显著。3、项目组比较了正常儿童与佩戴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结果发现,正常儿童的成绩显著好于植入人工耳蜗和佩戴助听器儿童,这表明植入人工耳蜗、佩戴助听器学前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发展出现了迟滞。4、项目组追踪(为期一年和两年,以半年为一个时间点)考察了幼儿园小班和中班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中班儿童在情绪、自我认识、独立性、坚持性上均显著好于小班,而且所有被试在时间点2上的表现也均显著好于时间点1。在四个时间点上,3岁和4岁儿童的情绪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两年中增长的速度逐渐减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新世纪以来中外儿童贩运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5~7岁住院癌症患儿生活质量自我报告与父母报告的一致性研究
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不良儿童的理解、效应和调节
中国儿童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睡眠在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视-听觉认知的对话类视频压缩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