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PLL)压迫脊髓导致肢体瘫痪,危害严重。目前OPLL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证明其发病的遗传易感性。以往研究证明,在骨化的后纵韧带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4(BMP2、4)及其基因过量表达,但导致其过量表达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发现BMP2基因中与骨代谢相关的37Ser/Ala T/G和87Ser/Ser A/G位点与OPLL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BMP2、BMP4基因中是否存在着其它的与OPLL发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本研究拟通过病例组300例与对照组400例,对BMP2、BMP4基因中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OPLL的发生和骨化程度的关系及其在细胞水平的成骨作用机制。阐明OPLL发病遗传易感性机理,提高人群易患OPLL的预测能力, 为OPLL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Runx2及其上游相关MicroRNAs的作用机制研究
成骨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相关性研究及功能验证
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后纵韧带骨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lncRNA-H19/Osteoglycin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在后纵韧带骨化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