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自组装原理和分子设计,制备具有特定拓扑结构导向的分子三角形、四边形和笼状结构配合物。将可激发敏化稀土离子近红外发光的敏化剂8-羟基喹啉单元、罗丹明单元引入到稀土配合物体系中,该生色团在500纳米左右有最大的吸收波长,并且它具有合适的三线态能级,这使得低能量的激发光能够敏化稀土离子发光。另一方面,设计的多齿配体可以提供多个N2O2的四齿配位点,满足稀土离子较高配位数(8-12)的要求,同时又能避免溶剂分子或阴离子的配位,从而能够有效敏化稀土离子发光。利用稀土笼状配合物具有丰富的酰胺基团、能够与磷酸根基团之间静电作用、空腔包结能力和高正电荷的特点,可以分别研究其对阴离子如氟离子、磷酸根以及核苷酸、氨基葡萄糖、谷胱甘肽、糖等生物小分子的识别和荧光响应功能。
本项目围绕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尤其是稀土配位聚合物开展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荧光性质研究,着重探究重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采用了一系列的N-乙二酸为合成单元,和稀土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通过自组装反应得到一系列稀土有机配位聚合物;另一方面,在无机底物如SiO2,SBA15, Fe3O4等纳米结构材料表面修饰上配位单元和荧光响应单元,通过和重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研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和识别,这类材料区别于传统的荧光传感材料,赋予了多功能,即识别和分离两种功能同时作用,在重金属离子识别响应的同时,又对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有效提取分离;另外,本项目以罗丹明肼合物为基本单元,通过和稀土离子在TTA辅助配体存在下,自组装获得含有罗丹明/TTA混合配体配合物。我们对这类稀土化合物进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Dy3+和Tb3+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磁场诱导的单分子磁体行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稀土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
孔道结构稀土-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荧光识别及吸附性能研究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控制合成、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
具有介孔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荧光传感材料的构筑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