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t药靶,作为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颇受关注。在多数肿瘤组织中,C-met呈现出异常的高表达、突变或活性改变。已有越来越多的报道将C-met用于临床肿瘤的检测与诊断,但罕见应用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发现研究。根据药物发现的基本理论,如果能找到与C-met药靶发生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就可能阻断C-met的活化和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海洋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特点,课题拟选择1-2种海洋生物珊瑚为研究对象,将初步构建的C-met药靶筛选模型应用于海洋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发现研究中,借助各种先进的色谱分离、光(波)谱分析检测技术,探讨建立快速发现海洋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结果将为探索海洋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新模式提供借鉴作用。
项目聚焦c-Met药靶示踪技术在海洋天然药物发现中的应用研究, 完成了壮真丛柳珊瑚 Euplexaura robusta、弯真丛柳珊Euplexaura curvata、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 和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四种海洋生物珊瑚系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为减少c-Met药靶筛选的盲目性,选择了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单体成分进行c-Met活性筛选,发现了2个c-Met活性成分。进一步对发现的c-Met活性单体化合物来源的三、二、一级部位反向评价c-Met活性的有效浓度水平,完善建立了作为导向技术的c-Met模型的部位筛选和单体筛选的指标体系:部位追踪指标:50μg/mL浓度水平c-Met抑制率大于50%为有效;单体化合物筛选指标:10μM浓度水平c-Met抑制率大于50%为有效。为了验证建立的c-Met模型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对两种海绵进行了导向技术的应用研究,追踪发现了4个c-Met活性单体化合物,证明了所建立的c-Met分子靶向筛选模型指标体系的可靠性。通过项目研究,共分离纯化并鉴定了88个单体化合物,发现新化合物26个,其中新骨架化合物9个,发现c-Met抑制剂活性成分6个。部分研究结果发表SCI研究论文2篇,待发表1篇,单篇影响因子达到5.682,并申请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件,取得了系列显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A Prehepatectomy Circulating Exosomal microRNA Signature Predicts the Prognosis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One-step prepared prussian blue/porous carbon composite derives highly efficient Fe-N-C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海洋无脊椎动物及共附生菌中抗肿瘤干细胞活性物质的发现及靶点研究
维吾尔药-阿育魏实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c-Met/HDAC双靶点抑制剂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国产海洋软体动物海兔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