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是一种自溶能力极强的海洋生物,这一特性给海参的保鲜、贮藏、运输和加工带来诸多不便。研究发现,海参自溶作用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的降解,组织蛋白酶L参与海参的自溶过程。然而,组织蛋白酶L是以何种方式促使海参蛋白质降解,作用的靶蛋白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目前仍未明确。针对这两个问题,本项目拟从基因水平上揭示组织蛋白酶L调控海参自溶的方式,并分析其靶蛋白的生物信息。首先,利用紫外线诱导海参自溶模型,结合RT-PCR技术,确立组织蛋白酶L基因表达与海参自溶程度的相关性;其次,应用外源的钙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以及它们抑制剂,建立双酶主导的海参自溶模型,明确两种酶对组织蛋白酶L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揭示组织蛋白酶L基因对海参自溶的调控方式;最后,采用SDS-PAGE及质谱分析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靶点蛋白,获得肽指纹图谱,利用蛋白质数据库及生物软件分析靶点蛋白的生物信息。从而,为揭示海参自溶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海参是一种自溶能力极强的海洋生物,这一特性给海参的保鲜、贮藏、运输和加工带来诸多不便。本项目从基因水平上揭示组织蛋白酶L 调控海参自溶的方式,并分析其靶蛋白的生物信息。首先,从基因表达层面和食品层面,建立了紫外线、温度诱导的海参自溶模型。从基因表达层面出发,固定紫外线照射强度(58 μW/cm2),在25 ℃下进行照射,时间控制在6 h以内。在此条件下,活体海参可发生显著的自溶,且仍处于存活状态,不影响内标基因细胞色素B的表达。从食品层面出发,以三氯乙酸(TCA)可溶性寡肽的溶出量为指标,分析海参的自溶过程中温度和pH的交互作用。依据响应面分析,海参体壁适宜自溶条件为温度46.3℃,pH6.1;而海参肠适宜自溶条件为温度48.3℃,pH4.4。其次,明确了组织蛋白酶L与海参自溶的相关性及作用方式。采用RT-PCR方法,在25℃下,紫外线(58 μW/cm2)照射30 min,海参肠中组织蛋白酶L表达量显著上调,乙酰胆碱酯酶表达量显著下调,说明二者在转录水平上参与海参自溶。同时,发现组织蛋白酶L在海参自溶过程中酶活显著提高,并且组织蛋白酶B的酶活也显著提高,而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却显著下降,提示二者也可能参与自溶过程。此外,研究发现,海参体壁胶原蛋白具极端不溶性。利用SDS和尿素溶液提取海参体壁总蛋白,经电泳分析并不能获得胶原条带,而得到两种主要的非胶原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00 kDa和44 kDa。组织蛋白酶L抑制剂——反-环氧丁二酰基-L-亮氨酰胺基(4-胍基)丁烷、碘乙酸、抗痛素以及食品级组织蛋白酶L抑制剂——乳清蛋白浓缩物均可有效的抑制自溶过程中非胶原蛋白的降解。说明组织蛋白酶L以直接降解非胶原蛋白的方式参与海参自溶。最后,明确了组织蛋白酶L的作用靶点蛋白的生物信息。利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 MS/MS)鉴定靶点蛋白分别为主要卵黄蛋白和肌动蛋白。此外,针对海参肠自溶的特点,对组织蛋白酶L参与降解的海参肠自溶寡肽进行了序列分析。以上研究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会议论文2篇,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为揭示海参自溶机理奠定了研究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海参体壁自溶关键蛋白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海参自溶动态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构建
海参自溶酶酶学性质及其自溶过程机理的研究
海参自溶初期线粒体相关凋亡信号蛋白分子的激活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