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陆路交通网络化视角下土地利用转型机制及空间优化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121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吴常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土地政策空间溢出陆路交通
结项摘要

The increasingly networked regional lan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s aggravated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oriented by regional land transportation is a hot topic of land space optimization utilization. The project focuses on revealing the inter-continental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its mechanism using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and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framework. Specificall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for inter-city land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key nodes” and “traffic axes” and “network domain” of inter-city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With the aim of exploring process,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control, this project analyz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 stage for transformation of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Moreover,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mechanism of intercity land transportation to land transformation .are explored through econometric model method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Finally, future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patter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ill be simulated based on the FLUS model using the multi-scenarios demand. Also,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land complementari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hich provides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space control and promotion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development.

日益网络化的区域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剧了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以区域陆路交通为导向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土空间优化利用关注的热点话题。本项目以揭示城际陆路交通网络化与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作用机制为核心,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远程耦合分析框架,具体从城际陆路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交通轴线“、“网络域面”等尺度入手,构建城际陆路交通网络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探究过程、机理及优化管控为目标,集成遥感与GIS、计量模型方法和仿真模拟技术,重点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城际交通网路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过程及所处的转型阶段,识别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阐释城际陆路交通网络化对土地转型的空间关联性作用机制。最后,基于FLUS模型展开多情景的模拟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格局,并从区域土地互补性开发利用的视角提出管控策略,为科学落实区域空间管控、促进区域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加速了国土空间重构过程。然而,交通网络骨架对实际土地利用结构、国土空间资源配置起到的重要调控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视,研究尚且不足。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城际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城际交通网络化加强,资源紧约束与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科学甄别区域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发现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规律,揭示区域交通网络化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机制,提出区域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项目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990-2020年多个时段的长三角社会经济、交通网络与土地利用综合数据库,在宏观尺度上揭示了区域交通可达性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和耦合协调演化特征,进一步以长江经济带为案例地,对城市群层面的地级市尺度的交通可达性和建设用地转型的耦合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交通可达性日益增强,形成了以长三角城市群、中游和上游城市群城市为核心,向各大城市群周边区域递减的空间格局,2005年以来交通可达性提升较大;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土地转换类型在长三角以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为主,其空间格局演变与交通可达性的演化过程具有协同性。同时,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具有时间阈值,在可达性2-3小时的范围内,土地利用转型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说明交通可达性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更为显著。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践,丰富区域层面的交通与土地利用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5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吴常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城际交通与都市圈旅游空间格局协同演化机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批准号:4177116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兆峰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交通发展对旅游经济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泛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批准号:4150114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坤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高铁“流空间”效应下的经济空间重组机理、 模拟及其评价——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批准号:7160322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董艳梅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区域空间网络化的机理、测度与效应——以泛长三角为例

批准号:4157112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曹卫东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