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癌(ACC)具有恶性度高、预后差的特点,目前癌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本课题利用肾上腺皮质癌细胞株(SW-13)分别建立体外标准培养基和干细胞培养基培养环境、在体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转移模型及淋巴结转移模型。在体内、体外不同微环境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癌干细胞表面标志ESA、CD44、CXCR4、CD133、Nestin、Pan-CK和耐药蛋白标志P-gp、MRP1、BCRP1在肾上腺皮质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不同微环境对癌干细胞表面标志和耐药蛋白标志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寻找肾上腺皮质癌干细胞表面标志及其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提供前期基础研究数据。
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具有自我增殖、自我更新、耐药、成瘤性强等特点,目前研究认为这是肿瘤耐药、复发、转移的根源。然而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比例极低,深入研究的关键在于发现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找到癌干细胞。肾上腺皮质癌(ACC)具有恶性度高、耐药性、预后差的特点,本课题旨于建立多种微环境下的ACC癌干细胞模型,并筛查ACC癌干细胞的相关标志物和耐药标志物的表达。首先,本课题组按原计划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株(SW-13)在体外标准培养基、体外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中的培养,摸索适宜SW-13细胞生长的环境与条件,首次成功建立了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淋巴结转移模型和腹腔转移模型,并发现SW-13细胞能在无血清悬浮培养基中形成球囊状细胞团,提示其中可能含有ACC癌干细胞,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结合癌干细胞耐药特性及国际最新研究,本课题组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阿霉素与环磷酰胺)在体干预连续成瘤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单细胞培养全克隆模型。使用悬浮球形成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及单细胞克隆实验检验这三种模型所获得细胞的特性,结果发现悬浮球成球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单细胞克隆形成率等特性得到增强,提示在上述模型中存在着肾上腺皮质癌干细胞,药物干预及进行全克隆培养的模型可能提高肿瘤组织中癌干细胞的比例,丰富了研究肾上腺皮质癌干细胞的方法,并可以为癌干细胞的富集提供参考。最后,本课题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癌干细胞相关标志CD44、ESA、CD133、CXCR4(CD184)、Nestin、Pan-CK、P-gp、MRP1、BCRP1(ABCG2)及新增的OCT-4、CD166、BMI-1、ALDH1A3在不同微环境肾上腺皮质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CD44、BCRP1(ABCG2)、ESA、OCT-4、CD166、BMI-1、CXCR4(CD184)等指标在多种微环境下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特别是CXCR4(CD184),其可作为ACC的候选分选指标,为进一步分选出ACC癌干细胞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镉生物标志在低水平环境暴露人群中应用的可靠性研究
肝癌细胞乏氧微环境下kit配基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功能研究
乏氧微环境下Foxp3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功能研究
乏氧微环境诱导的鼻咽癌乏氧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