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FUR是5-FU的前体药物,在癌细胞内被胸苷磷酸化酶(TP)激活,转变为5-FU后发挥抗癌作用,而对不表达TP的正常细胞无毒性,因此癌细胞表达高度活性的TP是治疗的前提。但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结直肠癌组织中癌细胞几乎无TP表达,表达TP的细胞主要是癌巢周围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巨噬细胞因子INF-γ可以增强结肠癌细胞对5'-DFUR的敏感性,INF-α则可以增加癌细胞TP的mRNA表达。但在体内动物实验尚未得到证实。本研究尝试通过给结肠癌细胞转染TP基因使癌细胞产生TP蛋白,并联用巨噬细胞因子上调细胞内外TP活性而增强5'-DFUR的抗癌活性,进一步用此转染癌细胞制作结直肠癌实验动物模型,分组应用5-FU、5-DFUR、5'-DFUR+巨噬细胞因子进行治疗干预,探索自杀基因转染联合巨噬细胞因子增强5'-DFUR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途径。
5’-脱氧氟脲苷(5’-DFUR)是5-FU的前体药物,在肿瘤细胞内被胸苷磷酸化酶(TP)激活,转变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5-FU,而对不表达TP的正常细胞没有杀伤作用,因此肿瘤细胞表达高度活性的TP是这类药物治疗的关键。但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组织中癌细胞并不表达TP活性,表达TP活性的都是肿瘤细胞周围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体外巨噬细胞因子INF-γ可以通过上调TP的mRNA表达增强结肠癌细胞对5’-DFUR的敏感性,但尚未得到体内实验的证实。本研究中我们利用慢病毒作为载体,将TP cDNA转染到结肠癌细胞株LOVO, SW480,HT29, LS174T中,经过传代培养5代后仍能保持95%以上的转染效率。RT-PCR检查发现转染TP基因后,该4株细胞的TP mRNA表达明显提高了8.45倍~2615倍,Western blot证实4株细胞的TP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通过对转染TP基因前后的4株结肠癌细胞株分组进行5-FU和5’-DFUR的细胞毒性试验发现,转染TP基因后,5’-DFUR对4株结肠癌细胞的半数有效剂量(IC50)明显降低,最低可降低到仅相当于转染前的0.2%(LS174T)。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发现,4株结肠癌细胞和5’-DFUR一起培养过夜后在培养基中仅有很少的5-FU检出,但在转染TP基因后,检出的5-FU明显增多,最多可达到原来的28.7倍(HT29)。进一步应用干扰素-α(INF-α)处理后,转染TP基因的LOVO细胞的培养基中检出的5-FU含量进一步增多,为野生型细胞的2.9倍,单纯转染基因(未用INF-α处理)的1.4倍。但以上结果在裸鼠动物实验中未得到证实。结论:慢病毒载体转染TP基因在体外可以明显提高结肠癌细胞TP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5-FU前体药物5’-DFUR在癌细胞周围转化为5-FU能力,提高该药物靶向治疗作用。细胞因子INF-F-α可以进一步增强转染TP基因后的结肠癌细胞的TP表达和提高5’-DFUR对该细胞的抑制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膜内丝氨酸蛋白酶RHBDD1在结直肠癌的靶向与联合靶向治疗研究
血管抑制因子、反义k-ras联合基因转染治疗胰腺癌的研究
c-Met基因沉默联合传统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生长、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UCNP标记的ERβ基因对结直肠癌的靶向诊断和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