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差异及中国过去实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战略不仅形成了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同时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产业发展基础与环境差异不断强化,同属中国的东部与西部地区实际由有所差异的两种产业升级机制维系着各自产业的演进与升级。本项目首先通过产业升级内涵的扩展提出区域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框架;其次沿着"产业参与人决策及其行为"和"因素显著变化"两个研究路径对区域产业升级机理进行分析;第三,在构建区域产业升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黑箱原理"和主成分分析法,在解决指数"递增化"问题后,测定东西部地区工业产业升级指数;第四,对获得的区域产业升级指数与东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主要环境因素和驱动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第五,用博弈理论和"匹配性"研究路径,比较东西部地区在吸收外部资源过程中产业参与人决策倾向匹配度的差异;第六,多角度比较东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及其机制的差异;第七,指出分析结论的政策含义。
从问题入手,课题建立了区域产业升级及其机制的理论研究框架,将区域产业升级的外延和内涵进一步拓展为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以及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产业参与人“决策及其行为”与“因素显著变化”两个研究路径,围绕区域产业升级机理、东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衡量、东西部地区产业参与人主观决策倾向的匹配性、东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机制差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存在较大差距。1987年,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在工业产业升级上就已经存在明显的差距,此时,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指数分别为0.659和-0.541;随后东部地区进入相对快速的产业升级期,而此时,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指数却缓慢上升,但从1999年起,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到2005年,东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指数分别为0.309和-0.2134,(东西部地区递增化产业升级指数分别为2.025和1.5026),东西部地区在产业升级上的差距依然比较明显。.课题证实了产业升级机制差异是形成东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这些差异通过区域产业参与人的“决策及其行为”和“因素显著变化”两个渠道对区域产业升级产生持续影响,以不同的路径形成了这两个地区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及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即产业升级上的差异。).较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存在更多的产业参与人与产业升级的“异向”因素。一是西部地区投资者面临不利的产业升级环境;二是配置资源的除市场机制外,政府作用依然强大,使市场机制与政府制度安排在决定投资规则上存在碰撞或摩擦;三是较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会产生更显著的“投资决策规则变异”,从而强化了产业参与人“决策及其行为”与西部区域产业升级的“异向”。.环境约束及较低的产业参与人决策倾向匹配度削弱了政策对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例如在吸收FDI上,如果以广东、上海和江苏三省(市)的产值加权为100%匹配“地区”,2004年西部地区与在华跨国公司在产业投资战略上仅有7.60%匹配,较低的产业参与人投资倾向匹配度继而导致西部地区在吸收FDI份额上处于劣势。.为此,西部地区应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良性实现机制的塑造,国家和西部地区在政策制定时,要充分顾及产业参与主体的决策倾向,以增强产业升级的政策驱动效应,此外,国家要将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重点扩大到战略性产业层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气候变化适应治理机制:中国东西部地区案例比较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衡量与中国产业升级的优化模型研究
多尺度视角下中国制造业产业空间升级和价值链升级机制研究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