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异常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大量研究证明,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异常是RA发病的关键因素。IL-33是一新发现的细胞因子,我们的前期研究提示IL-33是关节炎的致炎因子和潜在的治疗靶点:给关节炎小鼠注射IL-33可导致炎症加重、关节破坏和自身抗体产生;RA患者血清和关节中IL-33显著升高,并和IgM、RF及RA特异的抗瓜氨酸化蛋白/多肽抗体(ACPAs)水平强相关。多个研究从不同侧面提示IL-33参与了RA中B细胞功能异常,但其机制未明。近期研究发现IL-33可能与B1细胞等新型B细胞亚群功能相关,这些B细胞新亚类在人类的特异标志及分选方法新近已建立。本研究拟利用本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和成熟技术,通过RA外周血、滑膜样本和本实验室建立的IL-33转基因鼠,明确IL-33对B细胞新亚群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对RA中自身抗体产生、滑膜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异常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近年来发现新型B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组从B10细胞入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发现包括:.1、以CD19+CD24highCD27+为产IL-10的B细胞(B10)的表面标志物,成功进行了RA患者以及正常人血中产IL-10的新型B细胞亚群的分选及检测,发现①和正常人进行对比,RA患者B10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②RA患者体内CD70水平增高以及CD27与CD70的结合有可能是导致RA患者CD19+CD24highCD27+B细胞比例下降的原因。.2、通过对新型B细胞亚群CD19+CD24high CD27+B细胞(B10)比例显著下降,分泌IL-10的功能明显受损的原因研究,发现①此类细胞水平下降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显著相关;②TNF-α、IL-1β通过上调T、B细胞CD70分子表达,导致B细胞表面CD27分子脱落,从而减少CD19+CD24highCD27+ B细胞比例。减少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③降低CD70的表达,有助于恢复RA中调节性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同时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CD70可能成为RA的一个全新的治疗靶点。.3、HIF-1α激活IL-33产生信号通路, 特别是 p38 和 ERK 通路。IL-33反过来诱导 HIF-1α在 RASF中表达, 因此形成HIF-1α/IL-33调节环路,使RA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对这一病理通路以及HIF-1α的研究可以为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对新型调节性B细胞亚群的诱导及相关机制研究
IL-33调控的滤泡辅助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结肠癌微环境中B7-H3对γδT细胞亚群分化的调控及其机制
新型间质细胞亚群在肠道区域免疫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