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病毒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尚未澄清。已有的研究显示,在HPV病毒癌基因的非编码区存在调控基因稳定性的调控位点。本研究利用病毒癌基因的非翻译区,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HPV感染的宫颈细胞株,寻找影响癌基因表达的调控位点,再结合网络miRNA预测软件预测结果,确定miRNA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利用miRNA芯片检测整合型和游离型HPV感染细胞株的miRNA的表达谱,结合软件预测已确定的特异性结合位点,筛选出能够作用于病毒癌基因非翻译区的特异性miRNA。并在体外细胞水平通过调控miRNA观察miRNA对癌基因表达及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观察非翻译区参与了miRNA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最后利用临床标本进行验证。旨在寻找与病毒整合相关的细胞miRNA,揭示病毒游离/整合相关的miRNA对病毒癌基因的调控及其机制。
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病毒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尚未澄清。已经证实,miRNA参与了许多病毒致病和肿瘤发生过程,提示其也可能在HPV致宫颈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miRNA基因芯片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筛查出不同宫颈病变差异表达miRNA 31个,可能与HPV感染相关miRNA 16个,并完成了miRNA靶基因预测和GO功能分析,建立miRNA-HPV相关基因关系预测网络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系列miRNAs功能研究,以及miRNA调控病毒癌基因的机制研究;研究发现miR-34a下调是宫颈病变发生中的早发事件,而miR29和miR-100下调参与宫颈癌发生的晚期阶段,miR-375的下调表达则与宫颈癌进展有关。同时miR-375的异常表达与病毒感染及病毒癌基因的表达有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我们依然不懈地在病毒癌基因表达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本项目研究,明确了与宫颈癌发生不同阶段相关的miRNA,揭示了特定miRNA 在致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本系列研究中已经发现调控病毒癌基因表达的miRNA, 为进一步完善病毒致癌理论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miRNA在人乳头瘤病毒致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的作用,该系列研究从多方面对miRNA与HPV感染、病毒癌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其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多方位探讨,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成果,为发现能阻断宫颈癌发生的新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本项目按要求完成,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专利1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癌异常细胞快速检测方法
过表达TPX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HeLa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E6/E7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人乳头瘤病毒E6/E7蛋白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HPV E6基因调控G1检验点的新机制
利用RNAi技术抑制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E6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