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综合征(BCS)在我国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区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易误诊,不及时治疗预后非常差。该病流行病学资料缺乏,病因研究进展缓慢。为此,课题组拟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大样本人群中采用流行病学病因调查与小鼠骨髓移植及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等分子生物化学方法分别进行BCS致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探寻检测我国BCS患者中酪氨酸激酶JAK2新的点突变,进一步阐明点突变在JAK2-STA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宏观上初步探索引起BCS的主要危险因素,微观上检验我国BCS患者有无酪氨酸激酶JAK2外显子点突变以及突变程度的问题,探讨氨酸激酶点突变致BCS发病的分子机制,为寻找预防BCS的综合手段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同时为BCS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为今后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BCS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最终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布加综合征(BCS)患者最多的国家,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中国地区BCS的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点突变情况。研究前期课题组应用AS-PCR方法检测了BCS患者JAK2V617F、JAK2 12外显子基因点突变情况,结果显示突变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JAK2V617F、46/1单体型rs12343867和rs4495487作为研究位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各位点与中国BCS相关性,结果同样显示JAK2V617F在中国BCS患者中突变率低,提示骨髓增殖性肿瘤可能不是中国BCS的主要病因,但发现携带rs12343867或rs4495487位点CC基因型增加了JAK2V617F阳性人群患BCS的风险。经过系统性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后建立了苏北地区BCS患者数据库,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吸烟,经常发脾气,经常生闷气,睡眠质量差为BCS发生的危险因素。课题组根据国外最新的文献报道补充研究了载脂蛋白A1与BCS的关系,得出了BCS血浆中Apo A1低表达且其热点多态位点rs670基因型携带等位基因A能够降低BCS易感性的结论。为了探寻BCS早诊疗的新靶点,课题组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四个BCS家系的8例患者和4例正常对照进行外显子组信息分析,筛选出SNV经Sanger测序法验证排除测序假阳性结果,最终得到22个候选基因。其中PDE4DIP基因经预实验验证已知其SNP位点rs61805377在病例中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课题组下一步研究BCS病因提供新思路。通过四年的研究工作,已发表SCI收录论著7篇,课题结题后,还可以发表SCI论著1-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下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病因学研究
新疆地区HIV-1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突变的研究
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