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帕金森病大鼠及小鼠亚急性模型,分别在百会和大椎,足三里和三阴交两组穴位给予2 Hz,15 Hz和100 Hz的电针刺激治疗,以动物的运动功能、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的含量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为指标,评价不同参数电针的疗效。并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形态学和神经化学等手段,观察电针治疗对黑质纹状体部位活性氧、抗氧化系统以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检测神经营养因子以及致炎因子的含量和基因表达情况,同时观察电针对MPTP模型小鼠黑质部位细胞凋亡和拮抗脑内阿片肽系统对电针治疗作用的影响。以期全面阐明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藉此推动针灸疗法的国际化和科学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100Hz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及机理研究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
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