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就业压力巨大,这对处于职业探索关键期的毕业前后大学生的生涯适应(career adaptation)提出了挑战。理论上,生涯适应作为生涯发展理论的前沿问题,符合生涯建构主义的、个体主动的、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非线性的、整体研究的趋势。但国内外更多是对其部分问题进行研究,更多依赖线性的数据分析甚至是经验总结。本项目以大四到毕业工作两年的普通综合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过程和内容两个视角,通过对比研究大学生毕业前后生涯适应过程的规律、生涯适应性的结构和发展特征、生涯适应的干预方案。生涯适应的个人建构性适合质性研究,其复杂性和交互性适合基于Agent的实验室模拟,其过程性符合追踪干预研究,其毕业前后差异巨大适合进行毕业前后的对比研究,这是本项目的特色之处。研究结论对大学生、高院、用人单位都有重要启发,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涯理论提供科学的参考。
本项目基于生涯理论的最新发展生涯建构理论(Savickas等,2012),以及Savickas等(2012)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联合研究为基础,对我国大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生涯适应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项目通过深入访谈(44人)、开放式调查(530人)、大规模问卷调查(6428人,其中追踪调查近1000人)、干预实验研究(130人)、实验模拟等五种主要研究方法,采用多个研究对象(大学生、企业员工、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对大学生毕业前后生涯适应力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取得了大量数据和结果。. (1)在影响因素方面,生涯适应力是个体(性别、人格、成就动机、价值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支持)、大学(专业、大学类别、社会实践)、组织(岗位、劳动合同、企业类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领导方式)四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验证和拓展了生涯建构理论。(2)在发展过程和特征方面,大学生从大学向社会过渡会经过理想、对接、和谐三个发展阶段,其生涯适应力随着年级有U型的发展趋势,低谷在二年级。员工生涯适应力随着企业发展也呈U型特征,低谷是企业发展成熟稳定期;它随着员工职业发展阶段逐步上升。(3)在作用机制方面,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可以提升求职强度、求职绩效、职业探索、可就业能力、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降低消极情感;与求职绩效呈U型关系;专业认同在生涯适应力与学习成绩、求职绩效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主动性人格会通过生涯适应力提高其求职绩效,而生涯复杂在其中起调节作用,验证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员工而言,生涯适应力可以提高工作卷入度、工作满意度(公务员)、组织认同、职业满意、可就业能力、晋升次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收入水平、工作绩效和周边绩效(组织公民行为),降低离职意向。整合研究表明,员工生涯适应力不存在管理悖论;它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工作绩效跨层面作用中的完全中介变量;它会通过个人-环境匹配的中介作用影响敬业度和离职意向。这拓展和丰富了生涯建构理论以及个人适应理论(Ployhart & Bliese,2006)。(4)前后测干预实验结果表明,被干预的130名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过程干预班”要比“课堂干预班”提高的幅度更大。最后,建构了一个大学、家庭、个体、组织四者协同的生涯适应力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框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阻碍因素维度构成研究与预测模式初探
学校到职业生涯转换的整合研究:以大学毕业生个人体验为基础的研究
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与职业生涯发展:以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视角
大学毕业生入职后政治技能的发展及其影响:一项追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