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是决定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的行为模式和支付方式进行研究,将为激励机制的设计提供理论和科学证据。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公共卫生技术人员行为模式、支付方式及其服务产出的研究,以揭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支付方式等激励因素与行为和产出的内在联系,阐明激励机制的作用机制,为完善公共卫生补偿政策和支付制度奠定基础。本研究将以效用理论作为研究公共卫生技术人员行为的基础,并采取现场调研的方法实证分析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的行为和支付方式。现场调查将在东部和西部两个省6个县开展,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是主要研究对象。调查将采用问卷、访谈和档案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本课题属于首次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并将完善卫生服务领域支付方式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我国公共卫生技术人员行为模式及其特征;阐明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支付方式(激励机制)及其作用机制;明确公共卫生技术人员行为模式、支付方式、公共卫生服务产出的关系。本研究是在医改大背景下进行,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按照研究设计,在吉林、陕西、山东、重庆、安徽进行数据收集,调查了1020名卫生技术人员作为问卷对象;访谈了194名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偏好理论和效用分析用于分析卫生人员的行为,以及在不停激励条件下的反应。.研究主要发现包括:1)如果改变激励机制,90%以上的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愿意做出更多的工作努力。只有低于10%的卫生人员认为目前工作状态已经尽了最大努力。2)收入水平、工作条件、职业发展机会、福利水平和居民认可和尊重程度是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最重要的前五项关切,这五项因素决定了卫生人员工作行为。3)不同卫生机构间卫生人员工作行为影响因素有差异,县CDC最关注工作条件。县CDC和社区卫生机构对职业发展机会更为看重。4)对于工作年限低于五年的卫生人员,收入提高能够为其带来最大的效用,同时他们也特别看重职业发展机会。这部分卫生人员刚刚入职和工作不久,如果卫生机构能够吸引和留住卫生人员,提高收入和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最为重要。5)不到一半的基层人员对他们的工作满意或非常满意。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最满意的为单位人际关系和居民认可,最不满意的是收入水平、福利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随着基层和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容易导致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的发生。6)卫生人员激励机制改革主要集中在绩效工资,即收入结构的调整。但是,最大的经济激励机制是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在此基础上,收入结构的调整才能够发挥作用。.上述研究发现提示,医改有许多任务和活动,但对卫生人员来讲,最大的改革或者变化就是他们所关切的利益有没有得到保证和改善,而他们利益的满足程度将必然反映到卫生服务提供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研究完成了各项研究内容、实现了预期目标。本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正式发表12篇中文论文;投稿3篇英文论文,1篇已经接受;主要研究发现在6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培养了1名博士和3名硕士研究生;课题负责人作为专家,为国务院医改办制定卫生人员政策提供多次咨询;研究奠定了今后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支付方式对医生行为影响的实验经济学研究
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对供方医疗服务行为的影响机制和激励强度研究
网络嵌入方式影响科研人员知识产出的作用机理研究
医保支付方式与公立医院系统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