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爱德华氏菌Ⅲ型与Ⅵ型分泌系统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7227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0.00
负责人:谢海侠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高谦,徐镇,王改玲,张立强,杨五名,LeungKaYin
关键词:
Ⅵ型分泌系统致病机制鲶爱德华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
结项摘要

病原菌的Ⅲ型分泌系统(T3SS)与Ⅵ型分泌系统(T6SS)分泌的效应分子介导病原对宿主的接触依赖型毒性效应。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及TEM-1 β-内酰胺酶系统鉴定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T3SS、T6SS及其自带质粒pEI1, pEI2所编码的效应分子;构建各效应分子的缺失突变株, 研究各突变株对鱼类上皮细胞的侵袭力、在巨嗜细胞中的繁殖力、测定各突变子对斑点叉尾鮰的半致死浓度或者竞争感染指数、突变子感染斑点叉尾鮰后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以pCDNA3.1为载体,构建各效应分子的高表达质粒并转染鲤上皮瘤细胞(EPC),Real-time PCR监测与抗凋亡相关的NF-κB靶基因,以及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转录;蛋白质差异表达定量分析法(SILAC)鉴定效应分子的宿主靶蛋白。本项目的完成将揭示鲶爱德华氏菌T3SS与T6SS介导的宿主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项目摘要

项目85%内容完成,剩余为文章的后续投稿、修改及完善。课题围绕严重危害斑点叉尾鮰和黄颡的鲶爱德华氏菌毒力岛Ⅲ型分泌系统及与致病性相关的自带质粒pEI1,pEI2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取得的成果分以下3方面内容:.(1)阐明爱德华氏菌Ⅲ型分泌系统介导了其对宿主细胞的细胞毒性.(2)鉴定出爱德华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Orf29-30, 并发现其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其一能抑制细菌粘附到宿主细胞表面;其二是有利于细菌在宿主巨噬细胞中的繁殖.(3)对自带质粒pEI1,pEI2 进行了测序,并鉴定出pEI1 编码的EseH能依赖Ⅲ型分泌系统分泌并进入宿主细胞,并定位在膜相;pEI2编码2个蛋白,EseI和EscD,其中EseI不依赖Ⅲ型分泌系统分泌,但仍然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并定位在质相,而EscD不能被分泌至胞外。EseH和EseI的缺失均降低了其在宿主巨噬细胞内及体内的繁殖。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5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杀鱼爱德华氏菌Ⅲ型分泌系统输送器蛋白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

批准号:3157265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谢海侠
学科分类:C1908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迟缓爱德华氏菌V型分泌系统的分析研究

批准号:3130222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胡永华
学科分类:C19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迟钝爱德华氏菌III型分泌系统(TTSS)输送器蛋白分子伴侣的功能鉴定

批准号:30671613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莫照兰
学科分类:C19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Ⅵ型分泌系统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鱼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3120202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孙铂光
学科分类:C19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