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认为抗抑郁药主要通过影响单胺类递质的重摄取及其突触后受体功能来发挥作用,然而有研究发现抗抑郁药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及氟伏沙明等对Sigma1受体也有很高的亲和力,而这种高亲和力的意义并不清楚。本课题采用电生理、生化、药理和行为学测定技术研究抗抑郁药对突触前Sigma1受体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这种作用对突触前信号转导以及递质释放的影响。本研究对揭示抗抑郁药如何通过突触上游的环节来影响与抑郁症相关的递质的释放、阐明抗抑郁药的新的作用机制、全面认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针对突触前的靶向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的新药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突触前膜HCN通道在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中的作用
SNARE蛋白介导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在针刺抗抑郁中的作用机制
伤害性感受器突触前NMDA自受体介导慢性痛敏化的突触前易化机制
双重作用新抗抑郁药研究——先导物优化、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