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作为引起烧伤伤口感染最常见的一类条件致病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抵御宿主先天免疫的杀伤引起伤口感染的机制还知之甚少。我们在小鼠烧伤伤口部位发现细胞因子IL17A和抗菌肽RegIIIγ都发生了明显的上调。另外我们发现RegIIIγ对绿脓杆菌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因此结合相关文献我们推测在小鼠烧伤部位,细胞因子IL17A诱导RegIIIγ的表达从而杀伤绿脓杆菌,防止其感染伤口。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绿脓杆菌培养液中的小分子组分能够抑制IL17A诱导后角质细胞抗菌肽HIP/PAP(与小鼠RegIIIγ同源)的表达,我们推测绿脓杆菌通过产生小分子毒性因子来抑制宿主抗菌肽的表达以抵御宿主对其杀伤从而成功引起感染。本课题将通过分析绿脓杆菌小分子毒性因子及其抑制角质细胞抗菌肽HIP/PAP的表达所涉及的分子信号通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来揭示绿脓杆菌抑制抗菌肽HIP/PAP表达引起烧伤伤口感染的致病机制。
皮肤是人体抵抗致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的结构遭到损伤时,就会容易引起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条件致病菌的感染,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和生命。绿脓杆菌在感染皮肤伤口,尤其是烧伤伤口过程中是如何抑制宿主先天免疫,从而引起感染;机体又是如何识别并清除绿脓杆菌的?目前还不清楚。本课题通过绿脓杆菌与皮肤伤口感染的相关研究揭示绿脓杆菌引起皮肤伤口感染的分子机制,为避免皮肤感染及后续严重菌血症提供理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当小鼠皮肤受到绿脓杆菌感染后,抗菌肽HIP/PAP的表达会受到上调,在感染后的第3天上调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为了证明抗菌肽HIP/PAP在抵抗绿脓杆菌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向小鼠皮肤注射重组HIP/PAP蛋白,结果发现绿脓杆菌的感染程度会明显的降低。我们发现绿脓杆菌的菌毛蛋白可以诱导HIP/PAP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当皮肤受到绿脓杆菌感染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识别绿脓杆菌菌毛蛋白诱导HIP/PAP,从而清除感染。同时我们又研究了在皮肤烫伤过程中抗菌肽HIP/PAP的表达是否也发生了变化,结果显示烫伤后的第3天上调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注射重组HIP/PAP蛋白,结果发现绿脓杆菌在烫伤伤口的感染程度会明显的降低。以上结果说明抗菌肽HIP/PAP在伤口和烫伤伤口感染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实验发现,绿脓杆菌的发酵液能够抑制角质细胞抗菌肽HIP/PAP的表达,说明了绿脓杆菌通过小分子物质来抑制抗菌肽HIP/PAP的表达来加重感染,我们通过分离鉴定小分子物质后,发现了一种表面的膜蛋白可以抑制抗菌肽HIP/PAP的表达。.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做客肿瘤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 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烧伤后绿脓杆菌感染的微生态学研究
绿脓杆菌噬菌体PaP3的整合位点及整合酶的研究
基于胰腺癌分子特征HIP/PAP和肿瘤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双靶点分子探针的合成与临床前研究
绿脓杆菌逃逸对严重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的再损伤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