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真菌耐药已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碱与氟康唑合用对临床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具有显著协同作用。但利用经典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基因组、蛋白质组学等先进技术,仍不能用目前已知的耐药机制解释其协同作用,提示可能与未知的耐药机制有关。作为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桥梁,代谢组学可以弥补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不足。本项目拟进一步利用核磁共振(NMR)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相结合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比较白念珠菌耐药株、敏感株总代谢谱的差异,以及耐药株经氟康唑和小檗碱单独及联合用药后的总代谢谱的差异;鉴定分析相关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结合前期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小檗碱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寻找抗耐药白念珠菌的新药靶,为开发新型抗耐药白念珠菌药物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发现白念珠菌新的耐药机制,完善真菌耐药理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液泡"机制研究
液泡-ATP酶作为氟康唑与小檗碱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新靶点的分子机制研究
蛇床子及其活性成分协同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小檗碱抗耐药真菌作用的小分子探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