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氢胺化反应构造C-N键因其100%的原子利用率,充分体现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吡咯配体具有独特的配位性能(即强的sigma给电子和弱的pai给电子特性),这些特性又可以进一步体现在其金属配合物上。本课题根据不同吡咯配体的特殊电子、结构和反应特性,设计和合成系列后过渡金属(第9-11族金属,如铑,铱,镍,钯,铂,铜,金等)的三齿吡咯配合物;研究它们在氢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探索可能的催化机理,建立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关系,解释化合物的反应性差异;进一步设计合成新型配体及相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研究结构与性能的过程中,希望发现新型高效、稳定的氢胺化反应的催化剂。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天然产物和药物中间体中。近年来,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构造C-N键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其中,利用氢胺化反应来构造C-N键更为引人注目。氢胺化反应是新近发展的、经济有效的合成方法,即直接将胺加成到烯烃或炔烃的不饱和双键或三键上,从而形成C-N键的合成方法。在此反应中不生成任何副产物,因此反应的原子利用效率是100%,充分体现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课题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合成结构不同、电子效应不同和空间效应不同的各种吡咯、NHC新型配体,以及其相应的后过渡金属化合物(Cu, Ag, Pd, Ni, Ru等);并对配体和金属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他们在氢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了几种可以较好催化氢胺化反应的催化剂,新发展的催化剂在空气中非常稳定,并且氢胺化反应不需要在惰性气体中进行,从而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前过渡金属化合物对水和空气敏感,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解决了均相催化反应普遍存在的难题,即均相催化剂很难甚至不可能分离和再利用的问题,实现了均相催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本项目中设计合成的新型氢胺反应催化剂可以至少循环5次。进一步拓展一些后过渡金属化合物应用,利用所合成的金属化合物催化碳-碳,碳-硫,碳-氮键偶合反应,C-F活化反应,单、双-Heck选择性反应,Sonogashira偶联反应和Sonogashira/arylation串联反应,酮的-芳基化反应,二氧化碳参与的有机反应,Fisher吲哚化合物的合成以及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等,完满地完成了本项基金的研究工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含膦茚基多齿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新型二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烯烃氢胺化反应研究
前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含氮、氧原子侧链吡咯基多齿配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