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采用不同载流子浓度、带隙和电子亲和势的p型铜铁矿结构CuMO2 (M=Al、Cr、Y)薄膜和n型一维ZnO纳米线阵列构筑波长可调谐的新型发光二极管(LED)原型器件。研究CuMO2 的微结构、组分、光学、电学特性等对LED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扩散到ZnO中Cu离子的价态、含量及缺陷能级位置对LED发光波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异质结界面能带、缺陷及不同长度、直径、有序度的一维ZnO纳米线阵列对LED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揭示发光波长可调的物理机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基于ZnO的发光波长可调谐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ZnO基发光二极管(LED)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p型ZnO的不稳定性成为ZnO基同质LED发展的瓶颈。铜铁矿基CuIMIIIO2(M=Al,Cr,Fe等)是一类稳定的宽带隙p型半导体,在透明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通过本项目研究,本课题组获得了高可见光透射率和电导率的单相p型CuIMIIIO2薄膜,而且在室温普通玻璃衬底上获得了p型CuIMIIIO2非晶薄膜,为这类材料在光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本课题组采用p型CuIMIIIO2与n型一维ZnO纳米线阵列构建异质结LED,研究了薄膜结晶质量与缺陷浓度等对器件光电特性的影响。器件的发光是520nm为中心,位于480-650nm范围的宽带可见光发射,降低ZnO层的Cu离子缺陷浓度可使器件发光波长发生蓝移。. 本课题共发表期刊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9篇,EI收录10篇,发表会议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N-Ga共掺p型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SSCVD制备高质量的p型ZnO薄膜
P型ZnO薄膜的MOCVD生长及其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铜铁矿结构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