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62029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52.00
负责人:吴冬玲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新疆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月娥,刘岸杰,远辉,郭明晰,刘虎,孙虎斌
关键词:
量子化学光致变色吡唑啉酮
结项摘要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化学性质而展示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受到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实验室自发现首个新的光致变色体系以来,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修饰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在化合物结构与性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不过该类体系的变色机理及构效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明确。为了更深入认识该类体系,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本项目拟通过引入量子化学计算,对所研究化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电子结构、氢键性质、振动和吸收光谱信息、取代基效应以及光致变色机理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相结合,解释实验现象,确定化合物变色前后的分子结构,验证基于实验提出的变色机理的合理性,分析变色性能差异的原因,阐明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根据总结的规律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从而为实验室后续设计合成性能优良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吡唑啉酮类化合物因其在固态下优良的光致变色性质而展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本项目通过量化计算得到了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光谱信息,根据对光谱特征峰的指认和归属,阐述了光谱行为,进一步确定了变色前的分子结构为烯醇式构型;通过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质子转移反应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变色机理,即正逆向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历程;研究了卤素原子取代对本体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及反应活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卤素原子取代可提高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并据此合成出新的含卤素取代基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此外,在吡唑啉酮环上引入噻吩基团合成了新的固态光致变色性能较优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DOI:10.7524/AJE.1673-5897.20150518001
发表时间:2015
2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DOI:10.16441/j.cnki.hdxb.20190247
发表时间:2019
3

SmGGPPS2对丹参酮合成的影响

SmGGPPS2对丹参酮合成的影响

DOI:10.11983/CBB18222
发表时间:2019
4

繁殖期杂色山雀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投入的关系

繁殖期杂色山雀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投入的关系

DOI:10.13859/j.cjz.202106005
发表时间:2021
5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DOI:https://doi.org/10.1016/j.cviu.2018.06.003
发表时间:2018

吴冬玲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批准号:20262005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刘浪
学科分类:B011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光致变色吡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变色机理研究

批准号:21062020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郭继玺
学科分类:B0111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吡唑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

批准号:20462007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贾殿赠
学科分类:B03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聚合物分散型吡唑啉酮薄膜的相分离与光致变色机理研究

批准号:20762010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刘浪
学科分类:B011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